? ? ?這個題目好長,卻是我最近經常思考的問題。
? ? ?在英語培訓行業做了15年,我想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談談我的體會。
? ? ?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這些字眼就像一個個代表萬千孩子轉折點的篩子,孩子就在各個轉折點旋轉,家長只有在這些轉折點才危機四伏。
? ? ? ?有個家長跟我說,她不想讓孩子拔苗助長,只是想讓孩子順其自然的學習,沒想到初中卻成了落后分子,這個體質怎么了?
我想給大家看幾組數據
A. 小升初2016 年數據
B.2016中招數據
鄭州外國語學校:2016報名人數約為2400人,2017正錄人數320人,正錄率約為13%;
鄭州一中:2016報名人數約為1710人,2017正錄人數302人,正錄率約為17%;
河南省實驗:2016報名人數約為1500人,2017正錄人數156人,正錄率約為10%;
鄭州四中:2016報名人數約為960人,2017正錄人數146人,正錄率約為15%;
鄭州七中:2016報名人數約為1620人,2017正錄人數183人,正錄率約為11%;
鄭州十一中:2016報名人數約為1410人,2017正錄人數186人,正錄率約為13%;
C:河南省2016高考錄取餅狀圖
? ? ? 不知道你看完什么感受,名校高錄取的比例,讓人觸目。為什么這么大的差距?在入校的時候學生已經經過高門檻的選拔,優秀的學校優越的環境必定聚集了大量優秀的教師,孩子們在各階段經過了高強度培養,能夠適應這種環境的孩子成績不言而喻,所以N年后你和別人的差距已經不是一點半點。
? ? ? 如果你覺得不公平或者不滿意,請問如果你是重點學校的領導會怎么選擇?在萬千學生當中選擇那個最符合自然規律,沒有任何成績體現的孩子?還是選擇綜合能力全面的孩子?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議去面對如此龐大的基數和現如今的教育體制?
? ? ? ?上海一位教授關于幼升小的文章引起社會熱烈討論,他們最后的出路是出國,可是國外的精英教育是否就可以躲避競爭?又有多少人去了國外就可以輕松殺破重圍?我的學生很多卻了美國英國澳洲,他們每年回來看我,都會說學習壓力很大,時間特別緊張。到哪你都永遠逃離不了優秀的競爭,除非你甘于平庸。
? ? ? ?如今的考試題,特別偏特別難的題已經隨著時代畫上了句號,真正開始的是綜合素質的考驗,一張考卷基本可以評估孩子的知識面和思考能力。如果你留心觀察現在的考試題,越來越強調綜合能力,死學的孩子無法取勝,不學習想輕松的孩子更無法取得高分。
? ? ? 說真的,如果單純應試,估計對孩子要求還低點,一旦上升綜合知識面的要求,孩子們更加捉襟見肘。
? ? ? 有時候我在想我們的孩子接受了這么多年的教育,寫了這么多年的作業,到底教育的成果在哪得到了體現?
? ? ? ?每每看到被動學習的孩子,我都有點悲涼的感覺,貌似跟著老師的節奏,寫了那么多作業,幾乎沒什么假期,也沒休息好,眼睛近視,精神負擔也很重,可是,孩子,你的成績呢?你真的知道學習是為什么嗎?
? ? ? ? 很多孩子都在隨著年齡的增長盲目的學習,很多家長也在跟著孩子枉長一歲,不是因為生育了孩子就是稱職的父母,也不一定天天陪伴,就是高質量的教育。
? ? ? ? 這個時代,我們太需要學會冷靜的獨立思考,我們太需要不斷的學習,當體制不能滿足我們的要求,當一個班70多個孩子,老師無暇照顧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的家庭教育就顯得至關重要。
? ? ? ? 教育,不是我愿意給孩子花錢;教育,不是我愿意給你報班;教育,不是依賴某一位老師。教育的內涵寬大無邊,父母言傳身教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 ? ? 我們不要去抱怨這個社會或者體制或者某一個人,我們是否想過我們自己本身就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即便老師一對一,也抵不上你在家庭二對一,父母是否提高了自己的認知,是否了解孩子在每個階段應該做什么應該學習什么,哪些能力在哪個階段應該如何培養。不是每個階段的理所當然,而是給孩子鋪墊過程,培養的過程。
? ? ? ? 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如果你有心,我想你一定會找到答案,度娘可以告訴你的也不僅是花邊新聞。帶著辨識的眼睛,總結自己的成長經歷,結合孩子的特點,做一位成長型的父母。如果你對自己沒有信心,那么就教給孩子正直,善良,擔當,勇敢,讀書,樂學,培養他們優秀的品質,讓他們樂于學習,酷愛看書,讓那個他們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 ? ? ? ? 我熱愛這個行業,喜歡每一個孩子,但是總有一種無力感,看到無助的父母,我愿意幫助,看到自己免責又對他人百般要求的父母,我只能說,很抱歉。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他人無用。
如何讓孩子在這個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找到自己?答案很簡單,作為父母你是否對環境,對孩子有個理性的認知?你是否愿意一起去尋找到答案?
如果你一直在探索,并越來越得心應手,體會到養育子女的快樂,那么祝賀你!
如果你未曾探索,已經開始發愁,那么建議你安靜坐下來,想一想,你是否想讓孩子成為和你一樣的人?
沒有答案,答案就在你心里。
養育孩子的過程,就像一段沒有參考的旅程,沒有一樣的地圖,沒有一樣的交通工具,沒有一樣的終點站,你就是舵手,你準備好了嗎?你可以做一個假想,若干年后,當你回首,你是否對孩子無愧無悔?你是否收獲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