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小感——何謂孤獨?》
平日里身邊的浮躁似乎格外的多,深夜躺在床上就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月亮透過窗微微撒入了幾許光,路燈不服氣的與之競美,在寢室的窗上渲染出一副淺紅色的油畫。
耳邊清晰可聞的是室友們進入夢鄉(xiāng)后高低起伏的呼吸聲,交響樂團般的奏起了夜的曲。
又從門縫中遠遠傳了的傳來了早已失了音的歌聲,想到這位不知名的歌手搖頭晃腦自我沉醉其中的模樣,不禁搖頭失笑。
母親的神經(jīng)衰弱似乎遺傳給了我,還是說往日的習慣作祟,迫使我戴上了孤獨的耳機在音樂的世界里自由暢快的思考。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
不可否認,生命從呱呱墜地到長大開花結(jié)果直至最后的凋零,孤獨都是常態(tài)。
嬰兒攥緊拳頭而來,老人撒開雙手而逝。
生命的開始和結(jié)束都是孤獨。
秉承著父母的期待與愛而降世的我們,逐漸長大成人。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很多。
母親教會我們?nèi)绾稳邸?/p>
父親教會我們什么是責任。
我們遇到了很多人,經(jīng)歷了很多事。
思想一次又一次的以經(jīng)受著時間的沖刷,在大浪中漸漸有了自己的模樣。
突然有一天,我們驚奇的發(fā)現(xiàn)自己長大了。
會捂著臉翻閱以前自己寫的帶著稚氣的文字。
會笑著想起過去曾經(jīng)做過的傻事。
會在父親母親那如溝渠般日益深邃的皺紋中看到愛與責任。
會更體諒自己以往所一直在心頭掛著的疙瘩。
會驚嘆這生命的紛紛灑灑,它的美麗動人。
會格外的想回到小時候,做會那個無憂無慮的孩童...
身邊不知不覺有了很多陪伴的朋友,大家一起分享喜悅承擔悲傷。
那時還覺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這似乎是生命的第二個童年。
但當身邊的朋友們不在,繁華落盡,只覺得一陣難言的孤獨襲來。
擠壓著,試圖將人碾碎。
令人窒息。
究其根本,生命生來孤獨。
既然如此,接受孤獨也不是那么不近人情了。
隨著進一步成長。
對孤獨認識不斷深刻。
孤獨才是一種常態(tài)。
包括父母愛人朋友在內(nèi),沒有人可以在身邊久伴。
一直陪在我們身邊的只有我們自己。
與自己對話,認識自己是誰。
這結(jié)果或好或壞,都得去接受。
聆聽內(nèi)心的聲音,成為想要的自己。
慢慢發(fā)現(xiàn),人還是需要時常一個人靜下來獨自思考。
在這段這已經(jīng)逝去的時光中總結(jié)得失。
拋卻身邊的影響,靜靜思考。
在心靈中找到真實的自己。
然后繼續(xù)邁著堅定不移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走向自己想要的模樣。
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要么庸俗,要么孤獨。
從思想上來說叔本華此言不無道理。
人生來孤獨。
孤獨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我們有著不同的思想,身材,膚色...
但我們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我們即是存在本身。
所以說,孤獨并非折磨。
反而是自然的最大恩賜。
是我們生命獨一無二的最堅實的證明。
沒有必要去畏懼孤獨,
那正是我們本來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