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雜記~西郭先生

太平雜記

太平雜記

西郭先生

6月4日,星期日,雨,20-25°,中雨轉(zhuǎn)暴雨。應(yīng)朋友之約,上午九點出門,一行四人驅(qū)車太平。剛參加工作時,單位有一同事張師傅系太平人,太平人口音特別,比吉首城區(qū)人口音高一聲。經(jīng)常有人學太平腔唱樣板戲,引來大家開心一笑。有如老家的溪口人口音,就是和大家的口音不一樣。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一次到民盟老盟員韓老師家里開展支部活動,老人家拿一本《張一尊》的書給我。韓老是張一尊弟子。張一尊出生于太平鄉(xiāng)司馬村,更加加深了對太平的印象。但太平位于吉首東邊,位置較為偏僻,一直沒有機會去。于是,對這個地方產(chǎn)生幾分神秘,幾分向往。

據(jù)介紹太平1956年設(shè)鄉(xiāng),1958年設(shè)太陽升公社,1961年設(shè)太平公社,1984年撤社復鄉(xiāng),2015年將排吼、太平兩鄉(xiāng)撤銷,新設(shè)太平鎮(zhèn)。鎮(zhèn)轄14個村,總面積120平方公里,1.4萬人。鎮(zhèn)政府設(shè)太平村,原太平鄉(xiāng)政府駐地。

上山摘桃子,下河觀小魚

我們從大田灣新建成繞城路經(jīng)望江坳行程14公里到太平村,第一個目的地在鎮(zhèn)政府對面的陽光茶葉合作社,與鎮(zhèn)政府隔河相望,是一個新建的休閑農(nóng)莊。這里青山綠水,四季常青,一條司馬河從保靖縣發(fā)源,經(jīng)過馬頸坳鎮(zhèn)隘口村流到太平,水流平緩,河面平均寬度17米,在太平境內(nèi)長度14.5公里,然后經(jīng)河溪鎮(zhèn)流入峒河。由峒河入沅江,到洞庭湖。沿河兩岸生態(tài)良好,植被品種豐富,生物種類繁多。植物以翠竹為多。太平籍作者張治東有詩贊司馬河:

司馬河流水勢洪,官名為號志先宗。

景區(qū)隘口民風樸,總統(tǒng)秘書筆力雄!

狗腦山中文士顯,皇封匾上御恩隆。

一尊畫馬形如動,昂首長嘯震宇空!

陽光茶葉合作社依山臨道而建,木屋木樓,人字屋面,小青瓦覆蓋。八盞紅燈籠懸掛在走廊上,招攬來自吉首、河溪、馬頸坳、瀘溪縣的各方客人。合作社前方,木屋小亭傍山而搭,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屋面是稻草覆蓋,更添幾分鄉(xiāng)土氣息。女主人向女士熱情好客,介紹說,這里她已經(jīng)投資500萬元,修建了停車坪、魚池、司馬河攔河小壩及跳巖,山上栽種了茶葉、藍莓、蜜桃等經(jīng)濟林木。給我們每人發(fā)了一個肚子大脖子小,似小鼓的蔑簍,叮囑我們上山摘藍莓。山上開墾了層層梯地,約幾百畝,下面是茶園,半山是藍莓,上部是蜜桃。藍莓樹是我從沒見過的物種,很想開眼界。但山上采摘的客人說藍莓很少。我們越過藍莓園,踏著硬化的水泥階梯一路向上。只見遍野的綠葉桃樹掛著紅紅的蜜桃,猶如踏入了天庭的蟠桃園,愛不釋手,用手機照相留念。這里的桃樹沒打過農(nóng)藥,所以有些桃子布滿了蟲眼,有的還有蟲子爬出來,有些桃子歪癟變形,當然個大粉紅的桃子比比皆是。這里的桃樹也沒施過化肥,所以果實不是特別均勻。這里的蜜桃應(yīng)該屬于生態(tài)性,沐浴著這里新鮮空氣,在純自環(huán)境里長大。望一眼粉紅豐腴,令人垂涎欲滴,咬一口酸酸甜甜,清脆可口。由于采摘少,有的桃子熟透后直接落到了地上,一層層,一堆一堆,鋪滿了桃園。在欣賞和采摘的同時,不忘將消息發(fā)在微信里。稀疏的雨點打在身上,似狂風暴雨提前打著預備鈴。我們在雨水中堅持到最后才載著滿滿的收獲依依不舍地下山回到掛著燈籠的木樓里。

不一會,大雨傾盆,整個山谷淹沒在瓢潑的暴雨聲中。在雨聲里收獲著幾十個微友的點贊和問詢。遠在上海的表姐說,給我發(fā)一簍子過來。來自老家的表嫂說,你背的簍子好看,多少錢一個?給我買個回來。妹妹說,哥,你莫愛人呢,到哪里?不要錢吧,我?guī)藥湍阏獊?。妻子發(fā)話了,下周帶我去摘去!呵呵,惹禍了,不知如何遂愿!

暴雨進行中,我們躲在木樓里小憩。屋里躲了十來個和我們一樣休閑的人,或打牌,或打盹,或閑談,或用手機上網(wǎng)聊天。中午,在屋里圍著八方桌,坐在長方凳上品著現(xiàn)撈現(xiàn)做的青椒炒小河蝦,喝著主人放養(yǎng)的土雞做成的原味雞湯,忘掉上周上班的瑣事,談著上山的收獲,享受著田園的生活,快活愜意。

下午一點多鐘,雨漸漸小了,我們乘機下河走在跳巖上用手機照相留影。雖然下了暴雨,但河水依然清澈,不見“黃河”,只見一些小魚逆著滾滾河水往上跳躍,躍出水面,希望越過攔河壩。這或許就是“鯉魚跳龍門”吧!也許是鄉(xiāng)下人說的魚走上水。在司馬河流淌的小河里,還有眾多的小魚小蝦自由自在的生長,在當今時代是難得的自然環(huán)境。如此好的生態(tài)值得人們珍惜!

行走司馬村,憑吊張一尊

下午兩點,天上還有稀稀拉拉的小雨點,我們離開了“桃園”山莊——陽光茶葉合作社沿司馬河下行前往司馬村,參觀司馬村古村落,憑吊張一尊大師。車行至碼頭寨,原碼頭村,我們將車停在寨子旁邊。這里是我們當中一位朋友上世紀九十年代搞“社教”的駐點村。當年沒通公路。如今這里水泥硬化道路貫通太平鎮(zhèn)河溪鎮(zhèn),還有一條翻山越嶺水泥路直通馬鞍山村工業(yè)園,連接高速路吉首東站下線。所以我們在這里下車,并非道路路況不好,主要是想步行鍛煉筋骨,同時也想在雨中一路觀賞風景。雨仍然星星點點地下著,沒有完全停下來。我們撐著傘,沿著公路下行。司馬河歡快流暢,兩岸青山經(jīng)過暴雨洗刷后格外蒼翠。小田里的秧苗剛插不久,在雨水中轉(zhuǎn)青,在略渾的田水里顯得生機盎然。田坎下的枇杷樹上掛滿了黃色的果實,叫人忍禁不住。其實這幾年,鄉(xiāng)下許多果樹,在果實成熟時,經(jīng)常無人采摘,掛滿枝頭,任鳥吃蟲食,自生自滅?;蛟S是人們生活富裕了,對這些果實視而不見;或許這些水果不具商業(yè)價值,不值得采摘。馬路上不時有車碾壓死的小蛇、蛐蚓和一些不知名的蟲子。公路邊不知名的野花野果點綴在路邊,印證了這里的生態(tài)資源豐富。碼頭原本是一個行政村,隨著村合并已經(jīng)并入到下游的司馬村了。也許從前這里就是一個繁華的碼頭,在水運是湘西交通主要形式時,從保靖到洞庭湖來往貨物、船舶、水手曾經(jīng)在這里歇息。現(xiàn)在這里修建了堤壩。四五米高的攔河堤將這里的水流阻攔,形成一道瀑布景觀。村頭三叉路口,一塊指路牌寫著“中國傳統(tǒng)村落司馬村2公里”告訴人們司馬村就在前面。

到達司馬村時雨已經(jīng)全停。遠遠望去,司馬村依山傍水而建,司馬河從寨子前面緩緩流過。還有一條無名小河從寨后穿過。寨子依靠的山體不高,四面環(huán)水。上千戶人家依山而立。前后相疊,高低有序,錯落有致。大部分還是秦磚漢瓦,或木屋青瓦吊腳樓,屋面一律人字形,同一朝向。在司馬河上修了三條過河水泥路,有一條被河水淹沒,估計在沒漲水時可以過人,有一條出水較高,供人通行,河的下游有一條通寨硬化橋梁最近才完工。一條硬化的水泥路環(huán)繞寨子而過。一些村民正在修建新屋。幾個老人在木屋里玩著麻將,悠然自得。村子對面一座小山,古木參天,郁郁蔥蔥。是守護寨子的風景林。路邊有一小廟,名字叫飛來山廟。寨子下游有一洋樓,三層,綠色墻面,格外醒目。我們沿河向下到達綠色小洋樓后,征得主人同意,爬上樓頂陽臺,村寨風光盡收眼底。河中有一條綠色的草地,正如彎彎的月亮,又如苗家閨女胸前佩戴的彎彎的銀刀。一群白鴨在水中嬉戲。大家選擇角度取景留念。

經(jīng)老鄉(xiāng)介紹張一尊故居在河對面寨上。我們從下游公路橋過河后沿路下行百來米到達一個小寨,這里小地名叫平里河,十來戶人家,這里就是張一尊大師的出生地,同時也是司馬河村民委員會所在地。道旁有一詩碑,張氏后人張博聞提詩:

平里河

(月形地)

皓月當空掛玉弓

平川躍馬走英雄

一尊元璽威名遠

衛(wèi)國保家氣貫虹

張一尊是我國民國時期與徐悲鴻齊名的著名畫家。以畫馬見長。張一尊1902年出生于湖南乾城縣太平鄉(xiāng),其祖父為清末秀才,父親為自耕農(nóng),后轉(zhuǎn)做商販,家境較殷實。張自幼愛馬,經(jīng)常默立馬旁如癡如醉觀看,并喜用木棍在沙灘、院壩畫馬,人稱“馬迷”。年輕時從軍,在國民黨軍中步步高升,當過上??崎L,1938年任國民黨湘西剿匪部隊團長,后兼任少將防空副司令。但他本人癡愛畫畫,對參軍做官興趣不濃。 1942年初集中畫作60余幅,在重慶舉辦個人畫展,得業(yè)界一致好評。新中國成立后,張因長于國畫,于1950年被聘為省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1953年任湖南人民軍政委員會參議室參議,1955年4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曾兼任中國美協(xié)會員、湖南省文聯(lián)委員、湖南省美協(xié)主席等職,系湖南省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張在作畫中潛心研究古法,融精髓于一爐,推陳出新,不落前人窠臼。畫馬時只需腹稿,巧用筆墨,常先畫馬尾,再畫馬身,后畫馬頭,頃刻成畫,神形兼?zhèn)?,栩栩如生。其代表作有《三駿圖》《八駿圖》《萬馬奔騰》等,并出版有《張一尊畫集》,被譽為中國畫馬“四杰”之一,有“北徐南張”之美稱。張一尊1973年3月病逝于長沙,享年72歲。在平里河,經(jīng)過老鄉(xiāng)介紹,在一處破敗在院落里找到了張一尊故居。里面一邊住著兩戶人家,對面一處木屋因垮塌只剩架子了。一個老人家從木屋走出來,向我們介紹說,他是張一尊大師的孫子,早前他曾想整修爺爺故居,但有人說政府要整修。到現(xiàn)在都沒有人修。張一尊故居的堂屋像是要坍塌了,用一堵水泥墻撐著。老人家?guī)覀冞M他屋,讓我們看了他奶奶吳佩君九十多歲時題寫的“張一尊故居”牌匾,還有張一尊大師照片,張一尊大師生平介紹。這些他都用塑料薄膜蓋著。張老伯對自己有如此名望的先祖感到自豪,同時又感到自身力量的不足,不能很好保存先人的故居遺跡。

司馬村,歷史文化厚重,風景秀麗,作為湘西傳統(tǒng)古村落具有很重要的保護價值,同時也有很強的觀賞性,而張一尊作為中國繪畫史上有一定地位的歷史人物,更增添了司馬村的人文價值。然而,張一尊故居破落無人打理,司馬村建筑風格正在遭到破壞,幾條過河路橋也大煞四面環(huán)水的風景。讓人生出一種不一樣的鄉(xiāng)愁。

雖然有些許失望,但一天暢游在青山綠水里,盡享大自然清新的環(huán)境,體驗采摘生活,品嘗生態(tài)自然的味道,呼吸富含氧離子的空氣,看湘西特色村莊民居,追尋大師足跡,遠離城市喧囂,感到神清氣爽,蕩氣回腸。下午五點滿載喜悅從碼頭寨走翻山公路經(jīng)馬鞍村回。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imagView.contentMode = UIViewContentModeScaleAspectFill; ...
    棟了個棟閱讀 179評論 0 0
  • 一本書就相當于是一個人,一本好書就相當于是一個健壯的人。我們想要了解一個人,不僅要知道一個人的面,還應(yīng)該知道一個人...
    司鑫閱讀 663評論 0 0
  • 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高四那一年,認識那么多可愛的你們,可能一個人獨自待久了,會漸漸冰封自己的內(nèi)心,變得冷漠與提防...
    YYXXYY閱讀 184評論 0 0
  • 時代在進步,現(xiàn)在的人們基本都擁有手機一部。不得不說,很多人都變成了低頭族。在學校玩,在家里玩,在上班的時候玩,甚至...
    李尚嶸閱讀 1,030評論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