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杉版資治通鑒【1888】王武俊改邪歸正。2023-04-12

24、

加授西川節度使張延賞為同平章事,以獎賞他保障后勤供應無缺。

25、

朱泚、姚令言數次派人誘降涇原節度使馮河清,河清都斬了他們的使者。大將田希鑒秘密與朱泚勾結,殺馮河清,歸附朱泚。朱泚任命田希鑒為涇原節度使。

26、

皇上問陸贄:“最近從山北來的一些小官,全都不是什么好人。有一個叫刑建的,論說賊軍聲勢,語氣最夸張,看他的樣子,很像是來窺探偵查的,現在已經把他安置在一個地方去了(看這口氣和下文是關押起來了)。如此之類,還有數人,如果不追查,恐怕讓他們奸計成功。卿想一想,怎么辦才好?”

陸贄上奏認為,如今盜賊占據宮闕,有冒涉險遠來奔赴皇帝行在的,應當酌量加以恩賞,豈能猜疑囚禁他們!其大略說:“以一個人的耳聞目睹,而想要窮盡宇宙的變化,以一個人的思慮堤防,而想要勝過億兆人的奸欺,用的心智越精密,離大道就越遠。項羽接受秦軍降卒二十萬,擔心他們心懷詭詐,再次叛變,就一舉將他們全部活埋坑殺,對于防范他人,這是做到極點了。漢高祖豁達大度,天下之士前來投奔的,納用而不疑,他對于防備考慮,可以說是非常疏忽了。然而項氏因之而滅,劉氏由此而昌,蓄疑之與推誠,其效果固然不同。秦始皇嚴肅雄猜,而荊軻奮其陰計;光武帝寬容博厚,而馬援輸其款誠。豈不是因為虛懷待人,人心也希望歸附你;靠心計去駕御人,人們也始終跟你不親!內心感悅,就會愛戴,就算本來是寇仇,也化為心腹了;沒有親愛信任,就會產生懼怕隔閡,就算是骨肉親人,也結為仇敵。”

又說:“陛下智慧超群,有輕待人臣之心;思慮周密而能洞察先機,有獨馭宇宙之意;謀略勝過眾人,有過于謹慎之防范;對群情明察秋毫,事情還沒發生你就能察覺;嚴厲約束百官,有以嚴刑峻法治理國家的規劃;威制四方,有以力量掃清殘余叛賊的志向。這樣一來,有才能的人都因為自己得不到任用而怨恨,忠心耿耿的人憂慮自己要被猜疑,功勛卓著的人恐懼自己得不到包容,心懷反側的人害怕馬上就要被征討,以致馬上發動叛變,構成禍災。天子的一舉一動,天下人都密切關注,小事尚且需要慎之又慎,何況這不是小事!愿陛下以覆車之轍為戒,才是國家最大的福分。”

華杉曰:

德宗問的問題,是實際存在的,來那么多人,當然可能有敵營間諜,要有一套辦法來審查和防范。不過,他問陸贄,問錯了人,陸贄不是這個專業,也不是能認識和解決這個問題的人。

陸贄回答的第二段,則是借題發揮,指出德宗的性格缺點,缺乏領導力。這樣的領導,誰都不知道怎么伺候他才好,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么辦。只有盧杞那樣的奸臣,才能如魚得水,那又是另一套“本事”,陸贄不懂,我也不懂。

陸贄的話,每次都把德宗扒得精光,說得狗血淋頭,體無完膚,胡三省評論說:“此數語,曲進德宗心事,異日安免追仇乎!”德宗現在忍著,以后他就要報復陸贄。

27、

四月十七日,任命前山南東道節度使南皮賈耽為工部尚書。

之前,賈耽派行軍司馬樊澤到皇帝行在奏事。樊澤既復命,賈耽正在舉行盛大宴會,有急牒送達,任命樊澤替代賈耽為節度使。賈耽把命令揣在懷中,宴飲如故,面不改色。宴會結束,召見樊澤,通知他朝廷的任命,并且命將吏們謁見樊澤。牙將張獻甫怒道:“行軍替尚書去問候天子起居,怎敢為自己圖謀節鉞,奪取尚書土地,事人不忠,眾心不服,請殺了他。”賈耽說:“這是什么話!天子所命,就是節度使!”即日離鎮,帶張獻甫跟自己一起走,軍府于是安定下來。

胡三省注:

賈耽即日離鎮,既得“君命召,不俟駕而行”之義,也阻絕了變亂源頭。把張獻甫帶走,讓樊澤無所猜疑,也是保全張獻甫。

28、

左仆射李揆從吐蕃回來,四月二十四日,薨逝于鳳州。

29、

韓游瑰引兵與渾瑊會師于奉天。

30、

四月二十六日,加授平盧節度使李納為同平章事。

31、

四月二十七日,義王李泚薨逝。

32、

朱滔攻貝州一百余日,馬寔攻魏州也超過四十天,都不能攻下。賈林再次代表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去游說李武俊:“朱滔志在吞并貝州、魏州,又趕上田悅被害,如果再過十天不去救援,則魏博都為朱滔所有了,魏博既下,則張孝忠必定投降他。朱滔集結三道之兵,加上回紇相助,進臨常山,明公想要保全自己宗族,還能行嗎!常山不守,則昭義軍退保西山,河朔全部進入朱滔版圖了。不如乘貝、魏未下,與昭義合兵救援。擊破朱滔,則關中喪氣,朱泚不日就能梟滅,皇帝鑾輿返回京師,諸將之功,還有誰能居于明公之上呢!”王武俊喜悅,聽從。

四月二十八日,王武俊駐軍于南宮東南,李抱真從臨洺引兵與他會師,與王武俊軍營相距十里。兩軍還是相互猜疑,第二天,李抱真只帶了幾名騎兵,造訪王武俊軍營,賓客們一起諫止他,李抱真命行軍司馬盧玄卿布署部隊,嚴陣以待,說:“我此舉,系著天下安危,如果我一去不回,領軍事以聽朝命靠你,激勵將士為我雪恥報仇也靠你。”言畢,出發。

王武俊嚴密防備以接待他,李抱真見了王武俊,敘說國家禍難,天子流亡,拉著王武俊的手哭泣,流涕縱橫。王武俊也悲不自勝,左右都埋頭不能仰視。于是與王武俊約為兄弟,誓同滅賊。王武俊曰:“相公十兄(李保真排行第十)名高四海,承蒙您開諭我,讓我能棄逆從順,免于剁為肉醬之罪,享受王公之尊榮。如今又不嫌棄我是一個胡人(王武俊是契丹人),辱沒自己,跟我結為兄弟,王武俊當何以為報呢!朱滔所仗恃的,不過是回紇兵而已,不足為畏。交戰之日,愿十兄按轡臨視,王武俊一定為十兄擊破他們。”

李抱真退入王武俊帳中,酣睡很久。王武俊感激,待他更加恭敬,指心仰天說:“我這條命就許給十兄了!”于是兩軍連營而進。

華杉曰:

李抱真之前與馬燧釋除前嫌,同心協力,這回又冒著生命危險,成功策反王武俊,他是真正始終站在國家立場,皇帝立場,以天下安危為己任的忠貞之士,有這樣的人,國家就還有希望!

王武俊是野心勃勃的梟雄大盜,但是,他還有一顆俠義心腸,而且始終識時務,知進退,又遇上李抱真這樣的人,所以最終成了正果。王夫之說:“大群賊之中,狡黠而知忖者,王武俊耳。擒惟岳,反朱滔,皆其籌利害之已夙而能留余地以自處者也。天子不恃以為依,宰相不結以為黨,抑有李晟、馬燧,力敵勢均,而懷忠正以扼之,故其技止此,而不足以逞其邪心。不然,進而倚之以立功,則桓玄平而劉裕篡,黃巢馘而朱溫逆,不知武俊之所止矣。”王夫之的意思,就是說這人可以好,也可以壞,是他遇到的這些英雄,讓他做了一個好人。這也是陸贄反復給德宗講的道理,你不要猜疑這個,懷疑那個,關鍵是你自己,你自己對人推誠置腹,有恩德,有力量,壞人也會變成好人,都想忠于你!

李抱真兩次游說王武俊,都是賈林出馬,賈林也是真英雄!宋代呂陶有詩《王武俊》,其詩云:

巨盜盤根歲月深,交流戰血競浮沉。一言便解蒼生禍,何事君恩薄賈林。

33、

山南地熱,皇上因為軍士們還沒有春穿,自己也穿夾衣(雙層衣服)。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