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的一個周末,我來到了烏魯木齊,找我姐姐。我姐姐,姐夫和夏天——他們養的一只黑色的貓,三人一貓開始了我們的周末之旅。
我喜歡看路上的風景。在離路不遠的地方,我看到了一群駱駝。以前看到的駱駝,多少帶著點沒精打采的樣子,而這次看到的駱駝,信步在漠漠戈壁上,棗紅色的毛發鮮亮明麗,體型健美勻稱,果然不愧沙漠之舟的名號。
我還遠遠地看到了一群馬,對于馬,我總有種熱愛。它是那樣不羈的動物,在我看來,讓馬兒自由馳騁在疆場上就是對它最好的安排,安在它身上的鐐銬無疑是種束縛與牽絆。
綿延數里的戈壁上少有生機,若非說有,也只是稀稀拉拉的的荊棘草。清明時節,校園里的青草早有了綠意,這里卻仍是昏黃一片,看不見一點綠色,陰影處,還有快要化完的雪,小小的一片。雖說絲毫沒有春天的跡象,卻更像我想象中的大漠,廣袤、蕭索。
走了不知多久,路的左面出現了一條寬闊的大河,烏魯木齊河。估計是山上的雪正化,河的流量很大,最寬處有幾十米。河水晶瑩清澈,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
沒過一會,道路右側的一個湖映入眼簾,它和別的湖不太一樣,有幾公里長,不太寬,看起來更像是條小河。算上湖周圍的濕地的話,規模也著實不小了。
我們還經過了達坂城風力發電站。廣袤的戈壁灘上錯落有致的分布著三扇風車,綿延幾里。遠遠看去,有點像我小時候愛折的大風車,走近了才發現風車可能得有十米高。我不禁想到,要生產、放置這些巨型風車是一種怎樣浩大的工程。回去后,我在網上搜了關于此地的信息,原來,它是中國最大的一個風力發電站。
鹽湖很快就到了。從看到鹽湖的邊緣到下車,中間車又走了有好幾公里。鹽湖之大,可見一斑。鹽湖這邊曾經有一個生態景區,我們過去的時候,景區已經倒閉了,只有破落陳舊的設備還留在路口。我猜想鹽湖綿延之長,要想觀賞,不必非得通過景區,時間久了,自然沒法經營下去了。
那天去鹽湖的人倒不少,大多是一家人驅車前來。有幾個阿姨拿著方形絲巾,絲巾飛揚在身后,是絕佳的拍攝道具。隨手一拍,就是一張漂亮的照片。
從我們下車的地方看,鹽湖算不上太大,也許是我們錯過了最佳的觀賞點。湖邊風挺大,吹得水泛出層層漣漪。我以前見的小湖,湖水都是綠色的。而鹽湖的水則清澈蔚藍,頭頂的天,腳邊的水,在遠方匯成一線,是那樣純凈的藍。
看罷了湖,已經是三點多了。我們重新回到車上,準備吃姐夫一早準備好的飯。菜很豐盛,油燜大蝦,干煸牛肉和蔬菜沙拉。葷素搭配,深得我心。至于夏天,車里給它擺放著水和貓糧,供它隨時享用。除了過安檢的時候,我要留心著把它放在背貓包里,其他時候,它都可以在車里來回走動。不過它做得更多的,還是趴在后面用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姿勢睡覺。
吃過午飯,我和我姐找了個暖和的地兒鋪上野餐墊,就開始睡午覺了。天氣雖好,氣溫卻并不高,再加上微風,陰涼處還是待不了人。席地而睡的體驗很奇妙,以天為被,以地為席。天地間仿佛只余自己,這一覺,我睡得很沉。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我們被姐夫叫醒,剛睡醒,身體還有點怠倦,我倆又躺著玩了好一會。和我們同一批來得人早都離開了,我們也收拾著準備走了。
我姐說,她很久沒去過這么安靜的地方了。他們住得地方旁邊在施工,整天叮叮咚咚的。出了門,走到哪兒都是車流龐雜的聲音。不曾想,原來靜,在城市里已經成了一件難得的事情。
離開鹽湖的時候已是四點多,再去遠一點的地方晚上可能會回不來,我們最終決定去柴窩堡鹽湖。聽姐夫講,那里淡水湖和鹽水湖共存,有不少古生物遺跡。
去鹽湖的路我們走的國道,好處是方便停車,可以到處看看。走到一個地方我們看到路左邊似乎有好玩的,就停下來了。那修筑了一個臺子,可以同時停七八輛車。我們去的時候,都快停滿了。再往里面走,有兩塊大石頭。左邊那塊而寬而高,寫著烽燧二字。右邊那塊大而矮,上書將軍石。
再往前走就要爬山了,山不高,且設有臺階,爬個幾分鐘就到頂上了。頂處有一個高大的梯形建筑,是不是烽火臺,我倒沒法確定。建筑高約六七米,由直徑約摸二十厘米的石頭搭建而成,石頭圓圓的,沒有棱角,該是曾在水里待過不短的歲月。相對的兩面接近最上端的地方,有三個伸出來的細木棒。頂端則是幾字形的小臺。想來搭建時費了不少心力。
登高望遠,我看向路那邊的高山。從半山腰往下看,我驚奇地發現那里有個小三角洲,細看還能看到水流帶來的的印跡。高中學地理時,我經常接觸三角洲這個概念。講的是山上的水在河谷處匯聚形成河流,河流的速度從高至低速度漸漸減慢,攜帶的泥沙在山腳處形成三角洲,這樣的土地會很肥沃。當學過的知識在生活中得以觀察,知識在腦海里也有了新的生機。
另一座山頭上也有一個建筑,看起來似乎更像烽火臺,不過要真過去,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我們遠遠地看了看,就下山了。我們走到一個服務站后,下車吃了頓飯,為接下來的行程補充體力。
柴窩堡湖隱藏得比較深,下了國道,還有好一段路。這時候,路開始變得不太好走,到后面甚至從柏油路成了石子路。走在這樣的路上,車速已經降得很低了,車仍不住地搖晃。也不知道古時的轎子坐起來,會不會也是這種感覺。
來時的路上雖沒有綠意,至少還有些枯黃的荊棘和一排排沒發芽的樹。而柴窩堡湖岸上幾乎俱是沙石,還有沙石堆起來的四五米高的小丘。小丘之間還有幾處被棄置的機器,機器上已遍布暗紅色的銹跡。機器下有不少磚塊,似乎說明了機器的用途。在不遠處的平地上,有幾間破舊的房子,看里面的陳設,是員工曾經住的地方。不過好久沒人住了。
這幾間房前有兩輛黑色的老款桑塔納,都只剩個車架子。四個輪子早已被人拆掉,想來還能被重復利用。車玻璃也被完全砸碎,不知道是不是后來的人,想看看車里還有沒有什么能用的東西。地面上白茫茫的一塊一塊,鹽堿地特有的樣子。
從岸上到湖邊還有個小坡,我撒歡兒放開步子跑了下去,剛下坡發現腳底下軟軟的,走在后面的姐夫趕忙叫住我,囑咐我不要在湖邊亂跑。下了坡,離鹽湖還有七八米的路。越往里走,地越軟。還有半米到湖邊的時候,地已經被水浸的不能再往前走了。
還有好幾公里才到終點時,已經能從窗外看到湖的一部分了。等到走近湖邊,眼前的景象仍然讓我心頭一震。我沒有見過海,眼前的湖無邊無際,一望無垠,正給我一種海的景象。湖一直從眼前延伸到天邊,天地間靜得只有在耳邊呼嘯的風聲和不遠處水鳥的叫聲。我感到內心無比的安寧,旅行的意義正在于此吧,在大自然中忘了自己,最終,找到自己。
湖的南面有座大山,山腳下是一排排風車。山隱在霧里,按理來說,這樣晴朗的天,起了霧也早已消散了。不知是不是湖水的水汽匯聚在了山腳,最終形成了這般山影朦朧的景象。
太陽在半山腰的地方,光已不那么刺眼,是肉眼可直視的程度。太陽的倒影落在湖面上,拉出長長的剪影,用“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痹俸线m不過了。水天相接的地方有一道金色的線,看起來美極了。
姐夫為姐姐在湖邊拍了組照片,我還臨時充當了小助手,在旁邊舉著閃燈。拍完照片已經是傍晚了。風有些大,我們又待了一會兒就驅車準備回家了。
石子路不好走,我們走得很慢。沒走多遠,我姐眼尖地發現太陽正在落山,我們立馬下車走到路邊看。太陽下方一直到湖面的地方不知何處出現了一層云,太陽一點一點落在云里,從金黃色漸漸變成黑色。等太陽全都落到云朵里了,太陽又慢慢地消失在了云里,整個過程也就是五分鐘的時間。
等完全看不見太陽了,它的正上方還散發著比周圍更強烈的光芒,無言地訴說著云層里正發生的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看日落,在我想象中,太陽是從地平線落下去的。那天看到的打破了我這一認知。以后有機會了,我還想來這里看日出。相必那定是另一種磅礴的景象。
在回去的路上,我一直觀察著路兩旁的云。西面的云朵更亮,云朵上是橙色的晚霞。東面則顯示出一幅冷色調的畫面,天空的顏色從頭頂的藍漸次加深,到遠方的地平線,已經是深藍色的天幕了。天開始模糊起來,山也顯得更加深邃厚重。
西方的天空也漸漸暗淡下來,云霞暖暖的橙光變得越來越淡,到最后,開始微微泛白。沒多久,這種灰白色也消失了。整個天空的顏色開始協調一致,藍,深藍,深深地藍。星星也一顆一顆地探出了腦袋。等到了家,天已經完全黑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