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作為《三國演義》中最出彩的人物,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他的出場,也被渲染得極為隆重。我們不妨細細的品味。
首先是朋友的盛贊。
劉備本來勢力很小,兵微將寡,據彈丸之地。好不容易得到一個徐庶,剛嘗到有高人指點的甜頭,就遭遇徐庶因母被曹操劫走而不得不歸曹的事情。徐庶臨走前推薦了諸葛亮。劉備正需要人才:
玄德曰:“敢煩元直為備請來相見。”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并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原來的徐庶就很厲害了,大敗曹操,竟然比徐庶還厲害,跟呂望和張良都相提并論了,自然讓玄德無限向往。同時想起了水鏡先生的話:“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于是三顧茅廬的故事就展開了。
其次是寫諸葛亮的朋友也很高深,以襯托諸葛亮的才能。
前面寫了徐庶的高明,后面的情節中還寫了好幾個人的非同一般,更顯得諸葛亮的高深莫測。
第一個人物出場了:“容貌軒昂,豐姿俊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皂布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劉備以為是臥龍,實乃孔明之友崔州平。兩人既然相見,略談幾句,道家的思想躍然而出,一個隱者形象,凡隱者都不一般。只是玄德正欲圖大業,不能聽之,不過這人的高雅已然起到了襯托諸葛亮的作用。第二個出場的是兩個人,在酒館中高唱,其唱詞慷慨激昂。玄德以為臥龍在,其實不過是臥龍的好友石廣元與孟公威。雖然不與劉備交談,但這幅派頭自然能側面反應諸葛亮的重要。第三個出場的是諸葛均,吟詩歌賦,氣度不凡,劉備再次誤認。第四個是諸葛亮的岳父,同樣是吟詩出場,老人家都這么利害,而且還親自來看女婿,諸葛亮豈能是一般人物?這胃口真是吊足了。
再次是見面不宜,更顯真龍難求。
一顧茅廬,諸葛亮出門遠游,且歸期不定;二顧茅廬,又與人遠游,往來莫測,不知去所;三顧茅廬,又逢孔明睡覺。好在是在家,當然得等睡醒啊,這才見誠意。終于醒了,談得也很好,可人家不同意出山。其實前面已經埋下伏筆,當初徐庶想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諸葛亮就不同意,還撂下狠話:“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說罷,拂袖而入。此處又寫不同意出山順理成章啊。我給你支個招行,隆中一對可以,讓我跟著你東奔西走,不干。劉備沒辦法,只好拿出殺手锏,開哭。我覺得,這個地方寫得就不好了,因為孔明一看到眼淚就同意了。按照一貫的作風,怎么也得先氣哼哼的走回自己的書房或者臥室啊,然后寫劉備繼續哭,然后再編一些曲折的情節,比如諸葛均出來勸,比如張飛關羽出來請,比如劉備哭暈之類,總之,不能快速的答應。哈哈,這些都是信口胡說了,前面的三顧已經夠曲折的了,咱還是別難為劉皇叔了,畢竟事不過三嘛!
先不說諸葛亮究竟有多大能耐,單是出場就這么費盡周折,足以讓讀者無限期待了。這就是寫法,高超的寫法。不過諸葛亮這樣的人物也確實值得這么出場,因為《三國演義》要是沒有諸葛孔明,恐怕就沒啥意思了。大人物出場,必濃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