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生活之七:嶺上老王家(5)
? ? ? ? 三天后——準確說到了第四天,時至中午,三付草藥并才呷完。為煎三付草藥,特買來一瓦罐。用瓦罐煨藥,好象是第一次?小的時候,父母是否也看郎中、吃中藥?不知!記不清也不記事。長大成人,到成家立業、為人之父:生病了,吃西藥或者中成藥。其原因?簡單!那時生病無非感冒、上火、中暑、腹瀉之類;好象那會兒的身體都有自身的調節能力,都能藥到病祛。直到幾年前因痰疾,西醫不起作用,走進同仁堂,吃上中醫方子。店里收取十元代勞費,代煎;藥汁袋成一包包,拎回置冰箱,吃時取一包溫熱即好,方式緊跟現代生活節律。
? ? ? ?吃中藥,自己煎藥,這的確第一次。
? ? ? ?用瓦罐堡藥,第一天怕煲沒,守著灶臺:說是文火煨二刻,湯汁到一碗。隔日也不看了,到時間熄火,傾汁入碗,微溫即飲,簡單不過。看來凡事習慣就好——如同退居縣城生活:第一年,一周要去趟桂林,并住上一天;謂之開葷!第二年,一個月去一趟也可……——這時對城市的喧囂、大山深處的窒靜之區別,漸漸類同。
? ? ? 噫,扯遠!不是吃了王家的方子,病呢?
? ? ? ?好象好了!比如不用睡了一夜次日早飯后接著還想睡;比如對著風扇,即使調到最低檔仍感到涼……這都已是過去式,現正考慮,是否再去老王家?因為老伴與我說起斷根藥的事:病好了,再去郎中家里撿一付,讓病徹底消根,并遞上一個紅包。鄉俗乎!靈驗乎?
? ? ? 說者神乎,聽者神乎。將郎中擬作湘西放蠱的苗人一般神乎,我半信半疑。
? ? ? ?人即精神了,即想到出門、想到表哥的念經聲——那種扯破嗓子、夾雜多個方言、進入梵域的聲音。似懂非懂卻聽著舒坦,有種忘卻。有人說跟著聲音,意念升天:聆聽佛偈、臆蒙佛光,感受須摩提的諸上善人,無諸苦痛……
? ? ? ?”又是十余天沒聽到這種聲音。“心想著,便出門了。
? ? ? ?在縣城留下,佛偈功不可沒。本是一顆漂泊的心。讓心安下豈止于山水乎?心靈的慰藉與世俗的境域兩者之不同乎重要?廟寺也正是心靈的去處!
? ? ? ?年輕的那會兒,因工作、因生活無暇顧及到其它。竟絲毫沒有覺得四季重復的機械、生活周而復始的乏味、萬物生死輪回的無奈……直到一天中無所事事的到來——人生一甲子,這些問題遽然涌出,孔孟之道已不能釋懷,便想到了梵界的另一種空靈……
? ? ? 幾年前在木頭鎮,結識到香港李先生。他是一位堅定的信佛者。他說佛法的最偉大之處是將死亡詮釋成了極樂。
? ? ? ?而退居此地,表哥說得更具體:儒、釋、道同源,從仁心發端。一生二、生三、生萬物,是道家告訴人類,并告知人類自然災害是必然的,仁與不仁是必然的,從生到死是必然的。儒家告訴人類:克己復禮是必須的!不然天下大亂。寺廟是釋懷人類困惑的圣地。佛佗將祛除人類心靈痛苦托予了寺廟,因此就不能沒有它的存在。
? ? ? 他又說:“祈求發財者、祈求疾愈者、祈求事業有成者……許愿者,呵護者;成事在天、謀事在人;二者之,隨喜也。”
? ? ? 他還說:”佛法向人類指出‘癡、嗔、貪’是人類痛苦的根源。提出因果、輪回,是要人們多多行善;提出往生極樂、是消除人類類對死亡的恐懼;多燒香拜佛,是讓人得到片刻釋懷;多吃齋飯,是減弱殺生孽念……“
? ? ?這樣思緒著走去嶺上。走過老王家,他家的病人還是那么多,門前院落,黑壓一片人頭。回望桑河水,一片微亮,因天空瓦灰灰映襯。氣象臺說今明將有暴雨;正是仲夏,降雨如同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