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專注橙長計劃# Day 12 成為作家的三重門

圖片發自簡書App

簡書上的小伙伴們都是喜歡寫作的,但我不知道想成為作家的有多少人?最近讀了多蘿西婭布蘭德的《成為作家》,感覺真是進入了一個奇妙的世界。我們不妨一道推開三重門,看一看作家是種什么樣的動物吧!

天才魔力

有些人認為作家是天才,文學創造的能力無法教授。作為一種職業的“作家”,不可能依靠靈感寫作一輩子,一定有方法和技巧幫助他們持續寫作。為什么很多家長送小孩子學鋼琴,卻不懷疑自己的孩子沒有天賦呢?寫作同樣是可以學習的,作家是可以培養的。必須要承認,能不能成為“作家”,首先不是缺乏天賦能力的問題,而是缺乏自信和學習的途徑。歐美現在有很多大學開設文學創作的學位,所以作家也和很多其他職業一樣是科班出身,中國在這方面亟待加強。而且比起歐美,我國重理輕文的思想,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文藝青年的寫作熱情。

如果非要說有天才的話,就是那些能夠比普通人釋放更多的天賦,并在他們的創造中加以運用的人。我們可能也會有這樣的經歷,突然靈感來了,我們下筆如有神,一氣呵成一篇思路清晰、語言優美的文章,遠遠超出了平庸狀態下寫出的任何東西。但是如何能擁有更多的奇思妙想呢?答案可能會非常令你吃驚!用有節奏的、單調的、無字的業余活動釋放天才。這個活動可以是跑步、散步、冥想、編織、甚至擦地板等等。它們會讓你的頭腦保持安靜,這時候你嘗試去想之前醞釀的文章,會發現那些念頭逐漸成形,并有了色彩。這種召喚的魔力,就是刻意訓練出來的!

藝術家氣質

藝術家氣質幫助作家找到更多的寫作素材。作家要有孩童般的天真和敏感的心靈,對新事物好奇敏捷,對舊事物記憶猶新,對環境變化的感受迅速敏銳。試著脫離常規用新奇的眼光看看你的家人、朋友、學校、辦公室或家,你將擁有永不枯竭的創作源泉。很多人覺得藝術家都是瘋狂的,得是梵高那樣的形象。先不提這是否是偏見,但是梵高確實因為寫作(留下的和弟弟朋友的通信等),讓世人在他去世后能夠理解他的創作思路。

在寫作過程中,作家的確更接近藝術家的感覺,更多使用的是難以捉摸的、不易控制的無意識,而非愛管閑事、固執己見的意識。當無意識異常活躍的時候你必須學會輕松而流暢地寫作。最好的方法是:比你習慣的起床時間早起半小時或一小時。不要說話,不要讀報紙,不要抓起你前一天晚上放在身旁的書來讀一一立即開始寫作。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自由書寫”,其實是在半睡半醒之間,鍛煉自己進行純粹的寫作。第二天早上重新開始寫作,不要重讀你已經寫下來的東西,堅持一段時間將你的“產量”提高一倍。這時候,無論你寫出來的文字如何,你已經成為了一位“寫作者”。

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能讓作家的無意識完全服從于理性意圖。這是種成熟、沒有偏見、溫和及公正的性格,和藝術家的敏感和童真是矛盾的。很多作家都承認自己有雙重性格,他們必須要維持這兩個方面的平衡,并協調統一。有些人只寫了一本書就無法繼續,有些人會有很長時間的空白期,就是缺乏一個匠人的性格來合作。

堅持按時寫作,就是需要一種匠人的自律。把你的作品放一段時間再修改,馬上進行批評會傷害你作為藝術家的敏感的心。冷卻一陣子后,你就像看一個陌生人的作品一樣,能夠以批評家的眼光客觀地看待問題。在批評過程中可以更好地說服自己擺脫對知名作家文章的模仿誘惑,盡早發現自己的口味和優點,并且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在閱讀他人的書籍時,也要學會批評式的閱讀而不只是欣賞式。任何東西都要讀兩遍,先要很快地不加評論地讀上一遍,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批評式閱讀。

其實作家日常的生活更接近一個匠人,比較簡單健康。比如村上春樹,就幾十年每天堅持跑步和定時寫作。但一篇好文章一本好書,還是取決于對生活的敏感和辨別能力。如何有效地調和藝術家氣質和匠人精神,并且發揮天才魔力,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我相信大家已經看出了這都是可以鍛煉的。期待未來在簡書上出現更多的作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