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茫茫塵世愛與恨,只是為了這件事

(一)

有一種大修行人,叫做獨覺佛。他不需要聽聞佛法,自己光桿一條行走在自然萬物中,就能思考到終極規律,見性覺悟,脫離輪回。

與之相比,地球上3億佛教徒要幸運的多。釋迦牟尼如此慈悲,解脫之后仍留在這芥子世界,以肉身說法四十余年,將四圣諦、十二因緣、六度等大小乘真理講的清清楚楚,針對眾生根機,又將八萬四千法門一個個演示出來。

我們是多么幸運啊。想象一下:

人類生命的誕生如同茫茫大海中有一塊破木板,木板上有一個小孔,大海里有一只盲烏龜,游啊游,突然有一天,一抬頭,正好鉆進了木板的孔里。然后生命就這么不可思議的誕生了。

在此后漫長的歲月中,人趔趄在群山蒼莽之中,在一次次觀山觀水,觀光觀暗,觀生觀滅中,逐漸積累了一點點的智慧,經過無窮時光才有得聞佛法(終極宇宙真相)的可能性。

而釋迦牟尼,以慈悲之力護佑我們跳躍這些,這就這么輕輕松松把結果地告訴了我們。

這是何等的幸運!

這是何等不可思議的機緣啊!

于是問題來了:既然我們如此幸運,直接從釋迦牟尼那里得到了答案。為什么能夠覺悟的卻是鳳毛麟角呢?

想來應該是兩個原因:

一、我們生不起真。我們俗人以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意識來認知這個世界,如果超越不了這六感,連佛法最基本的“三世因果、六道輪回”概念都無法如實感知,所以始終在懷疑、猶豫中反復,生不起真正的信心。

二、我們內心的力量太弱小。佛法揭示了真相,也告訴了你修行的具體方法。但是我們既生不起信心,也缺乏強大的力量來逆轉多生多世以來形成的習氣。所以控制我們言行思的仍然是貪嗔癡慢疑,隨各自的業力,展現出不同的樣貌在世間輪回。

因為缺乏力量,所以即使我們已經認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必然帶來解脫。但是在生活中,仍然遇人則吝、遇欲則破戒、遇事則怒、遇物則貪、遇修行而偷懶、遇緣則現愚癡。

因為這兩點,所以即使很多朋友學習多年,終于把佛理理解的清楚了,遇到事緣仍然不堪一擊,還是凡夫俗子一個。

而緣覺佛雖然不曾聽聞佛法,但是一步一步,完全靠自己去認知到一層層的真相。他所得的智慧全是靠自己實修實證得來,所以他的信心堅定,他內心的力量巨大,終而解脫。

(二)

南狗子曾受南懷瑾先生書籍指引,深受師恩,于是有著深深的渴慕,開過一個腦洞:如果能夠追隨南老師學習,該是何等的幸事。就此還寫過一首打油詩,以表心懷:

念南師

未曾早生九十年擔書磨墨南公邊

靈巖無緣一騎過大坪荒徑尋蹤難

今夜琴聲忽散亂酒干劍鳴七弦斷

來世提頭先拜門隨師三箭定天山

現在看來,以自己的習氣、定力,即使有天大福報受教宗師門下,也必然淪為爛泥撫不上墻的油子。

為什么呢?

因為求智慧是個人的事。假設南狗子真到了南師身邊學習,無非是有了個好的環境,遇到大的問題有明眼人指導。但是學習的過程完全是靠自己的。我能不能做完每天幾個鐘頭的儀軌+打坐數個小時+深入經藏等功課呢?我能不能忍受青燈古卷+蘿卜白菜的清寂生活呢?我能不能每時每刻觀照心念呢?答案是不能。即使堅持熬下來,也必然像大多數人一樣淪為裝模作樣的油子。

其次,真到了那樣的環境,一看老師仍然也有一個吃喝拉撒的皮囊,太湖大學堂仍然是人來人往的是非地,每天還有千絲萬縷的世常工作。那種因意淫而來的信心跟著也就破碎顛倒了,甚至有可能成為謗佛誹師的渣滓。元音老人身邊的侍者不就出現了這種現象嗎?

(三)

我們普通人是愛也不愛不起來,恨也恨不起來,像一只軟腳蝦,在世事之間左移右蕩。同時心里懷疑這個,誹謗那個,我執堅固,我慢彌天。

所以有時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人生的痛苦,反倒得到了一個不同的觀察:

比如有的朋友深愛一個異性,最后失戀,痛苦不堪,尋死覓活;

比如有的哥們人生坎坷,顛沛流離,行拂亂其所為,幾欲自殺;

比如有的伙計孽緣不止,家庭矛盾,夫妻逆舛,后院燎原,舉步維艱;

……

其實這反而倒是好事。

前面以不同角度說了幾次,我們常人像一個浮萍,隨業力世事飄蕩,內心拿不起、放不下,缺乏力量。

而當這些巨大的痛苦現前,我們反而展現出突破習氣的巨大力量。

這其實是開拓了自己的心量。怪不得佛說“煩惱即菩提”。

這些痛苦雖然眼下都是負面的能量,是陰性的纏繞。

但是它已經扎根在了這里,突破了你的心量,總有一日,你能看透、接納、包容、化解它為陽性的力量,打開遠較之前廣闊的世界。

這一世或許就能,也許這一世不行,下一世就行;下一世不行,下下一世就行。

有沒有發現:假如我們以這個角度來看待人生的話,煩惱是正能量,痛苦是正能量,坎坷是正能量,所有的一切都是正能量。最終都促使你走向解脫。

而這個解脫,正是我們出生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

我們終這一生,表面上是在追求愛情、友情、親情、家庭、事業、富貴、揚眉吐氣、自我實現。其實本質上是在各種因緣中盲目碰撞,冥冥中在不自知地尋找,找到那個巨大的力量,以及信心,從而解脫。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