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群里看到一位大咖說的一句話:“一個好的學習者,是應該多提問,但不應該提可以檢索問到的問題,否則提高會很慢的。”的確如此,對于一個追求進步的成年人來說,具備最起碼的檢索能力,但是想快速提升,應該怎么提問呢?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
學生時代,是倡導多提問,有問題代表你在思考,實踐才會碰到問題,所以,在老師眼里總是喜歡那些喜歡提問的學生,通常而言,愛問問題的學生確實也是學習進步更快的,所以老師也很樂意為他們解決問題。
但是對于已經步入職業生涯的我們來說,提問則不同了。職場畢竟不同于學校,沒有人有義務來回答你的問題,也沒有人有義務幫你。但是往往我們在工作中會碰到這樣的情況:
曾經聽一個朋友說起,他們公司里新來了一個實習生A,每次都會問很多問題,拋開一些確實對新人來說很難的問題,作為老員工可以提點一二,幫助新員工更快上手。但是有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方面的知識,但凡自己動動腦筋去想一想,或者自己去百度搜索一下,就能知道的問題,她還在詢問,這就有點讓朋友費解了。
這個故事就在我們身邊,或許有人曾經有像故事中A一樣的經歷,或者也會有跟我這位朋友同樣的心情。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曾經也是一個好奇寶寶,凡事總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記得曾經有一次把一位以前的同事問到啞口無言才作罷,我猜想那位同事的心里肯定特別無語。
所以,其實提問也是很有講究的,問的問題太簡單了,不僅顯得你很low,而且會暴露你做事情準備不充分,不喜歡思考,不喜歡自己去尋求方法解決,喜歡依賴他人,這樣容易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那既然如此,是不是就不提問了呢?相反,我們不僅要提問,還要做一位聰明的提問者,學會有針對性的提問,這才是一位好的學習者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喜歡積極思考,勇于實踐愛提問的人,但是不欣賞不動腦筋,凡事都依賴別人去幫忙解決的被動的人。
那怎樣做一個聰明的提問者呢?有如下幾個方法:
1,培養良好的習慣:先實踐再提問,多做少問
在公司里,我們需要的是按規矩辦事,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標準,當然現在倡導以人為本,所以也鼓勵積極創新,而且公司更在意的是結果,過程也許不會管控,員工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首先需要做好的是自己職責內的工作,遇到不明白的問題,自己先去摸索,同時去學習其他相關領域的東西來幫助解決問題和提升,再有不清楚的可以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員工請教??傊?,在你積極努力的行動中,還是能獲得他人的欣賞和幫助的。
同時,現在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無論是為了自我學習提升,還是興趣愛好,我們都會加入很多的線上社群,尤其是那種付費社群。
那么進入社群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群規則:我們能夠獲得的權益,以及我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有些學習社群是針對某一技能的提升,因此會給出清晰的方法,那么只要聽話照做就可以了,多做少問,結合自己的實踐,實在不明白的地方,再提問。
2,收集和整理問題,自己嘗試去解決
在公司或者在社群里會碰到很多的問題,有些是你自己不懂的,有些是其他人不懂同時你也沒有顧及到的地方,那么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收集和整理這些問題,自己嘗試去解決。
人有的時候并非是自己解決不了問題,而是習慣了依賴別人的答案,追求簡單、方便,當然也就損失了自己尋求答案的樂趣,甚至還會浪費很多學習提升的機會,因為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提升的過程,而且在你不斷摸索的同時,有些當初棘手的問題已經不攻自破了。
3,向書本提問,尋求方法
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本書往往凝聚了作者在某個領域多年的經驗,有的甚至是幾十年的經驗。也許讀書不能馬上改變你的人生和命運,但是獲得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很容易的。
所以遇到某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帶著問題去書籍里尋找,如果你在一個領域閱讀100本書以上,那么至少可以搭建你在這個領域的知識系統,成為一個小小的“專長”。如果做不到100本,那么至少先做到33本。至于怎么閱讀?《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會教你一種閱讀的正確姿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4,向優秀的人學習、提問
除了以上幾種方式,還有一種聰明的做法,就是在自己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向優秀的人學習、提問,傾聽他們的想法和建議。也許你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可以大膽主動去結交。如果沒有,那就向網絡去尋求,現在這個信息社會,你與優秀的人,那些牛人大咖們之間的距離比任何時候都近,通過各種途徑去認識他們,向他們學習、提問,這樣能事半功倍。
只有做一個聰明的提問者,才能成為一個好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