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修行是多方面的,于我而言,但最重要的恐怕是性情。
年輕好勝,怕是很多人有的毛病。這里說的毛病當然不是指在事業上的追求進步,而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面對某些富有爭議的問題的處置時,總是力圖把自己以為對的看法和意見加給所有的人,哪怕此事其實根本就與自己無半點關聯。于是犯下了善爭好辯的毛病。等自己明白這一切的時候,雖晚倒也覺得獲益非淺。從那以后,看見像自己一類的人被人諷為“天上知道一半,地下全知”,就替從前的自己感到羞慚,也暗暗告誡自己:少說話,少充能,智慧和涵養更在乎緘默中。也深深明白一個道理:不吱聲,不意味著沒有智慧,有時人家只是在等一個機會,不跟你爭辯不是他不占理,而是人家懶得跟你爭,或者就是告訴你,你根本不跟他在一個對話的平臺,不爭不辯其實就已經把自己置于一個高度。
盡管如此,盡管總告誡自己,然而,然而,一個人的性格缺陷就如同一個狡詐陰險的特務,不管平時怎么偽裝,在最危險的時候就總會露出馬腳。
在上周短短五天內就犯忌數次,為此我痛悔不已,卻已無法挽回。每每深思,就覺得其實不單單是性格問題。
第一次,學校到年級組就中小學合一處后帶來的相互沖突相互影響的問題征求老師的意見。旁邊同事馬上說,小學合一起吵死我們了,我沖口而出,這個就不用提了,小學生鬧是天性,再說你提了也沒法解決,就沒有必要提。或許我說話口氣太沖,同事也氣沖沖起來:“讓我們提,還沒說,就說不用提……”就這樣我一言他一語,爭執起來,當然最后不歡而散。結果后來讓其它人提,人家也都覺得說了無益,一個個緘口不言。
就在我事后為自己的克制不夠大為惱火時,周五又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再次陷入自責愧慚的旋渦。事情源于參加普通話大賽,我也是隨意將自己參賽的頁面發送自己參與的幾個群,原本想著是教育行政部門舉辦并當作工作任務部署的,應該沒什么問題,哪知一切的媒體行為都浸淫了商業因素,參賽頁面鏈接了商業廣告,恰巧一個懂行的朋友發現了這事,當即指出我不該把不安全的網頁分享入工作群,給大家帶來信息安全的隱患,當時我自己覺得受冤萬分,再次沒有hold住,又一次唇槍舌劍,硝煙彌漫。
接連不斷的發生事故,我再也不能坐視如常,一夜就不能安眠。僅僅是性格直爽,愛沖動嗎?
不,絕不是如此。
想來還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思考得多,而面對別人提出的意見,一見不合就起而反之。還是自私,還是狹隘,還是不懂得尊重。
同事提出的問題,真的不能解決嗎?有些事在某些時候很起來是死局,過一段時間,換一個角度,很可能迎刃而解。而就是不能解決,提出來,也是一個研究的課題,就是一時解決不了,或許大家就只是想吐吐槽,發泄一下心中不舒服的情緒而已,學校給這個渠道,也許就是這個意圖,我有什么理由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他人,來決定人家有必要提或沒有必要提。說到底只是因為做事情只是著眼于一已之私,而不能切身去體諒人家的感受。每一個人是不同的,你能忍受的只是自己對此不敏感而已,而在他人或許就是不能忍受的,憑什么人家不能忍受連叫苦都不讓。時常說要尊重人,尊重人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人的不同感受,尤其是對自己不能理解的感受給予包容,方才顯出尊重的意義與價值。如若是與自己能理解的意見贊同,就談不上尊重與理解。
周五朋友的提醒更是如此,自己是覺得冤枉不已,自己也的確不知情,自己也的確能力不及來讓分享頁面確保安全。可是就因為這些就能將責任推卸干凈嗎?朋友原本是一番好意,自己卻僅僅因為一點點小冤屈就是非不分,不僅如此,還把一個工作群的大眾空間鬧騰得煙塵四飛。細想之,如果朋友作為精于技術的專業人才致力于維護網絡的純凈與安全,這不僅是必要的,而且這種專業精神也是可貴的,并且這種提醒讓我從此免于無意中帶給親人朋友受到信息危險的侵擾,這難道不該感恩嗎?為什么還氣沖沖對人?不就是因為對方說話口氣沖了點兒?醫生為了治病還動刀子割你的肉呢!
有人說,不跟不在一個層次的人對話,前幾天我朋友圈轉發,覺得說的特別有理,也引來不少人點贊和轉發。想來也是說出了好多人心中想說而未敢說出的話。可靜下心來想,也未必全對。是的,有些看法、做法,甚至活法,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和贊同的,我們不跟不理解的人去爭辨和解釋,固然少了很多麻煩,也有利于用更多的精力去投入自己認定的事業,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顯出一定的境界、涵養和胸懷。只是殊不知,當你拒絕與人對話時,其實骨子里是把他人踩在腳下,把自己放在一個高度,獲得了一種精神上居高臨下的優勢,這樣一來,相處的另一方如果不是傻子,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一種冷漠或壓抑。平時不表現出來,內里的火卻是越壓越旺的。一朝爆發,便會天崩地裂,勢不兩立的。如此說來,也不是一種化解矛盾的好辦法。
年紀不小卻肝火甚旺,不能不說是一種失敗,尤其在公眾場合,不僅傷害了對方,而且給所有處于這個空間里的無辜的他人制造出一種緊張壓抑的氣氛。我深有體會,這是不爽的,而且是大不爽的。我們可以沒有錢,可以沒有地位,那些都可以是浮云,唯獨,天天生活的空間里卻不能沒有了舒適自在的氛圍,說白話點兒是氛圍,說莊嚴點就是文化。舒適自由的文化氛圍可以化解很多生活的逼仄,讓我們去過濾生活中的瑣碎與尷尬。
我為自己的失德而慚愧萬分,也想真誠地跟受到傷害的人道歉。但又想著口頭道歉容易,以后的以后,會怎么樣呢?急迫處會不會重演?特此為文,以自警。
常說,人生是一場修行,想必既為修行,必是不容易的。想到大文豪蘇軾的“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的故事,自己也覺釋然很多。愿未來的自己能有所長進。自己常教導學生說:“不要總在過一個彌補的人生。”被自己傷過的人,不管你自己如何誠摯地道歉,也不能如初始之完美。愿自己用來教訓學生的話,不成為學生用來回擊自己的笑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