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對方發起對話且不說明來意,我都有不回復的權利。”
說得容易,很多時候還是出于禮貌、無奈、同情、責任甚至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在對方冷冰冰的“在嗎”后面貼上了一個熱情的“在”。
除了“在嗎”之外可能還有“美女!”“帥哥~”“x老板”“x老師”……
要是冒著手機快沒電的風險點亮屏幕卻只看到對方發來的消息有且只有以上內容之一,頓時就會有把手機摔出去同歸于盡的心!
講真,哪怕是假寒暄幾句“晚飯吃了沒?”“最近忙不忙?”我都愿意回個“吃了”“很忙”……
你造嗎?古人在街上偶遇熟人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見了面特別激動,一定要打個招呼握手問好說不定還要喝上幾杯抱個拳再說“后會有期”。
現代人見面容易了,就我所知在街上如果遇到熟人跟你打了招呼,你回頭,對方竟然只是單純沖你笑,這時出于禮貌你也必須也打個招呼至少也點個頭微笑示意一下,謝謝你認識我。
可這都什么時代了?快樂大本營都播了二十年了,新聞里天天說著未來科技、人工智能和無人駕駛。
朋友圈翻一遍大概200號人里將近一半人我在街上碰到都不想打招呼,反之亦然;還有一半我根本認不出是誰。不到十個人我可能真的會迎上去說句“好久不見”“原來你也在這里”。
你一定有改過在路上偶遇親戚卻假裝沒看見的經歷,更何況是在微信?
Ta能問出“在嗎?”這種話,你就有權保持不在;Ta能只叫你大名一聲,你就得敢于不答應。
歸根結底:既然Ta自己也不急,
你
急
啥
?!
究竟什么樣的事做了會冒犯別人,哪些規矩只是為了自己好過,我覺得每個人都該做個篩選。用了那么多年微信還不懂這條微信潛規則的話,那就等著被別人浪費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