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斷舍離》之后,我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斷舍離

一、為什么要閱讀這本書,閱讀需求是什么?這是一本關于什么主題的書籍?

  當我開始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我會問自己,為什么選擇閱讀這本書,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希望解決什么問題?這個可以歸結為閱讀需求。

    讀書學習和生活一樣,我們得先想清楚、弄明白,我們真正想要什么?需求是什么?

因為只有目標很清晰,需求明確的人生,才不會走很多彎路。

   《斷舍離》這本書是關于自我管理類書籍,為什么要學習自我管理呀?因為我們都不知道我們是誰。未來該走向哪里?

二、本書內容簡介

“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

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
舍=舍棄多余的廢物 ;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

清空人生雜念,從此讓自己的人生提效30%。

斷舍離非常簡單,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么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人們將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系, 從關注物品轉換為關注自我

我需不需要,一旦開始思考,并致力于將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就能讓環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從外在到內在,徹底煥然一新。

三、我的閱讀思考

從職場工作維度,如何實踐斷舍離

圖片來源于《超級個體》專欄

作為古典老師《超級個體》的一名訂閱用戶,我覺得這199元的投資真是千值萬值,我感覺我賺大了。在這里非誠感謝古典老師提供優質的專欄內容。每天的學習都給我很大的觸動。

身在職場,其實很多人早就破產了,只是活在還沒破產的組織里。

“所有權依戀癥”是我們最大的障礙,而時刻“假裝自己一無所知”就是最好的辦法。

如果說你把自己的能力和認知當成一個生命,很多人會發現-----很久以來,你對于外界的判斷是穩定的,你的反應是固定的,你的愛憎是固定的,你的認知已經死了。

有些人25歲就死了,只不過到了75歲才埋葬。也就是說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我們每個人終究難逃同樣的結果--死去。

而今天、當下。我能為未來做點什么?這是我每天一直反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在我們人類本性中,始終有三大非理性怪癖在作怪

1.我們總是對已經擁有的東西迷戀到不能自拔
2.我們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會失去什么?而不是得到什么?對于失去有一種強烈的恐懼感
3.很多時候,我們經常假定別人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我們一樣

思考一個問題:何謂穩定的工作?

以我為例,我大學是一所二本師范院校,有90%以上的專業都是師范專業,雖然讀師范專業出來不一定都要從事教師這個行業,但是我從內心深處就告訴自己,教師這個行業不適合我,當時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去判斷教師這個行業是否適合我。

其實不是體制內教師行業不適合我,而是我不適合在體制內發展職業。

我們很多人都會覺得,成為一名公職人員就是一份穩定的工作,用很多人的話來說,叫鐵飯碗。特別在思想比較滯后的人眼里,更是如此。而且作為一個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能夠進入政府單位,事業單位,那是無比的光榮啊。

而我卻沒有這樣想,因為我知道、我清楚,我想要什么樣的生活。

所謂穩定的工作并不是每個月有固定的工資收入,這就叫穩定了。

畫地為牢是很多人的選擇,其實很多人早就破產了,只是活在了還沒有破產的組織里。

工作不是靠某個單位,某個公司,某個老板,而是靠自己在這個社會的核心競爭力和生存能力。

如果你未來失業了,只能說明你太過于依賴某個行業,某個單位,某個公司。因為一旦你離開了熟悉的行業、熟悉的單位,你就沒辦法在這個社會生存。

時代在發展、在迭代,任何行業、任何時候都得時刻保持危機感和快速適應能力。

說了這么多,我想要表達的是,我們要學會“職場清零”

1.清零能力,每隔兩年重新評估自己的能力。先問自己幾個問題,然后寫出自己的答案

a.列出現在你有哪些能力?

b.你現在有的這些能力在招聘市場處于一個什么樣的價位?哪些能力正在升職,哪些正在貶值?

c.你有哪些潛在的能力,是市場需要的、升職空間更大的?

2.定期清零自己的簡歷

每年更新一下自己的簡歷,保持清爽的一頁紙,刪除哪些不那么有價值的能力和資歷,然后新增新的能力

3.清零知識,從清理書架開始

無論是實體書,還是電子書,我們要學會定期清理,對于自己已經閱讀過并用不上的書籍,后面計劃一個贈送讀書計劃,選擇合適的人選把自己閱讀過的圖書送出去。

4.不斷學習、跨界學習

對于一個新的領域,一門新的學科,我們都是初學者,我們保持強烈的學習能力, 縮短從0到1的過程

從生活維度,如何踐行斷舍離?

在《斷舍離》這本書中,核心的問題是解釋我們與物品之間的關系。而如何處理我們與物品之間的關系正是踐行斷舍離要做的事情。

其實,我們和物品的關系,本質上就是我們心智模式的外在反射。通過整理身邊的物品可以觀察自己心智模式,而斷舍離這個概念在這個過程起到很大的引導作用。

圖片來源于《超級個體》專欄

我們踐行“斷舍離”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服的。

但是“斷舍離”并不是一套關于家庭物品的整理術,而是通過收拾東西,刷選出自己需要的、合適的、舒服的東西來觀察和修煉自身的心智模式

斷舍離和普通打掃、收拾不同之處在于,斷舍離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

通過整理改變自己的過程分為3步

1.不斷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系,發現身邊所有“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

2.通過審視自己,把關注的重心從物品轉換為自我,在對物品整理的過程中,重新認識、發現和肯定自我

3.把物品替換為自己“需要的、合適的、舒服的”東西,把真實的自我固化到生活中,你的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態會不斷朝著好的發展。

從愛情、婚姻維度來看斷舍離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相守是最好的承諾
  1. 在愛情的世界里面,有這三種狀態

    a.1+1<2的愛情
    這樣的愛情不叫愛情,更準確的來說,應該只是一廂情愿。你只是以為你以為的愛情

    b.1+1=2的愛情
    這樣的愛情,我覺得可以這樣來解釋;同甘不同苦,其實本質上這也稱不上愛情,只不過是滿足彼此之間的利益需求而已,一旦某一方滿足不了對方的需求,散場是秒秒鐘的事情而已

    c.1+1>2的愛情
    最好的愛情,就是不管現在還是未來,兩個一起成長、互相接納和信任,然后一起變好。

兩個人想要在一起,那是因為彼此想要一起變得更好

兩個選擇分開,那是因為各自想要變得更好

2.愛是一種能力、一種回饋,而不是貪婪的只知道索取

為什么說愛是一種能力而且需要回饋呢?因為在愛情、婚姻里面可以選擇愛或不愛,而愛并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真正的愛是需要行動起來而不是從嘴巴里說出來。

在愛情或者婚姻里面,最可怕的就是一個人默默付出,默默愛,而另一個人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一個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人,是不值得你去默默的為他付出的。

3.幸福從哪里來?

幸福來源于感恩和珍惜,學會如何愛自己,才能更好的去愛別人。

4.當你一個人的時候,如何更好的成長。

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會對你的人生負責。而讀書學習、健身鍛煉是一種自我成長最好的方式。因為只有更好的自己,才會擁有更好的一切。

5.最美好的愛情,就是一生不棄不離的陪伴。

話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不僅適用于愛情,更適用于親情。而陪伴最本質的因素在于珍惜彼此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在開始閱讀本書之前,你可以先思考這樣三個問題: 1.你是一個念舊的人嗎? 2.你會因為不舍得扔掉東西而囤積物品嗎?...
    惜她閱讀 15,677評論 1 101
  • 總字數:16000字 關于斷舍離: 1、主角是自己。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物品,到底是需要還是不需要。 2、感恩的心...
    婷子閱讀 5,167評論 2 50
  • 1 圖書館算得上是整座學校最豪華的建筑了吧。 剛大一進校時,正值夏天,寢室和教室都沒有空調,唯一可以吹空調又免費的...
    暮曦yrainy閱讀 1,487評論 19 25
  • 今天特意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在無意中整理出來的高中日記從頭到尾給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文筆是那么...
    可樂媽咪露露醬閱讀 377評論 0 1
  •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位同學發了一張自己的護照,并配文說要去日本留學啦!看到這個我突然呆住了,楞楞的看著這個...
    夢醒淺憶閱讀 17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