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晚自習輔導,發(fā)現(xiàn)有一些學生做題目時,總是面前放著習題的參考答案。題目看了一遍,沒有多想,更沒有冥思苦想,便急著尋找對應的參考答案,然后就是邊看邊做,題目的過程寫的很好,似乎作業(yè)也完成的很好。
上周有位學生家長來到我辦公室,和我聊了一會他孩子在家學習的情景。孩子一直學習很自覺,周六周日在家也還在做題。用學生的話說,那叫刷題。然而一到考試的時候,這位學生考的不差,但是就一直考不太好。我就問這位家長,孩子在家怎么做的題呢?他告訴我,孩子做題時,都會把他的手機拿去,據說下載了作業(yè)幫學習軟件,不會做的題,一拍即可,詳細參考答案隨之就出來了。
這位家長也無奈地說,不知這種學習方法行不行,遇到問題大人不能幫著解決,高中的許多內容也不會,往往只能由著孩子了。
原本以為百度很強大,輸入試題的幾個關鍵詞,就可以找到該題和該題的解答,甚者相關類型的試題也能找到。沒想到新的手機APP軟件更完善,拍照,立等可取。
從百度輸入搜題軟件,立即出來十幾種。其中有一段話很有意思,講的非常令人心動。摘錄如下:
對廣大需要做作業(yè)的同學們來說,作業(yè)簡直就是一個艱巨的工程。手機里安裝一個拍照搜題軟件,就可以很輕松地完成作業(yè)任務,哪里不懂拍哪里,分分鐘就有答案,so easy!
我的天,老師要失業(yè),學校要打烊!搜題軟件要奪老師的飯碗了,老師拿到一個題,還要思考思考,也需拿筆畫畫寫寫,到手機那,分分鐘的事,都快秒殺了,真是太厲害了,我的哥!
再往下細看,百度作業(yè)幫,小猿搜題,學霸君,覓題,作業(yè)通,作業(yè)狗,作業(yè)盒子,作業(yè)神器,……琳瑯滿目,任你挑選。
他們還有口號,比如作業(yè)幫,讓學習更簡單;小猿搜題,學渣一秒變學霸;玩手機也能愛上學習。在搜題軟件面前,一切的一切,通通地so easy!
從班上隨機叫來幾個學生,詢問了一下關于這些搜題神器的情況,他們都說早就在用了,很好用,比老師講的還詳細,只是一些關鍵步驟看不懂,看的快遺忘的快。
這個時代真快捷,作為教師的我深感已經out了,一直認為手機就是手機,接打電話是手機的本分。然而在強大的APP面前,一切都有可能。手機功能深,我想回農村。
但我突然感到這些便捷功能的可怕,單是方便搜到答案的功能就取代思考的過程,就讓人擔心了;再聯(lián)系到有些學生做題時喜歡邊看答案邊解答,重結果而無思考過程,就更讓人擔憂了。
社會的浮躁已經嚴重輻射了學習,很少有學生沉下心來,思考問題和研究問題。學習開始走捷徑了,缺乏思考的解答,只能是一知半解,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學習是慢活,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成才需要時間,更需要過程。
平時里,拿著參考答案,搜著詳細解法??此坪芘τ霉?,實則避重就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考試時,只有一張試卷,手里的拐杖沒有了,能給的提示分析沒有了,因此就會出現(xiàn)容易題做不對,中檔題做不來,拔高題沒思路的現(xiàn)狀。
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快,隱性失分比比皆是。聽老師一講就懂,一聽就會,自己做,一塌糊涂。
這些情況,是不是和我們對參考答案的依賴有關呢?司馬光在給他的兒子司馬康的一封家書《訓儉示康》中說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那么是否可以理解為有答案做題易,無答案考試難呢?
經濟學家杜森貝曾提出過著名的刺輪效應,又稱制輪作用,是指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調整,而難于向下調整。顯然,刺輪效應可以視為司馬光儉奢論的應用。
人生而有欲,“饑而欲食,寒而欲暖”,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欲望。人有了欲望,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求滿足。比如你渴望擁有iPhone 6 plus,有錢的話,買幾個換著用,就是任性。然而問題是你沒有錢,然而欲望折磨著你,那么你會想方設法,啃老、賣腎、買血、裸條貸、偷竊、援交……,誰知道你能用什么方法!
所以,我們對于欲望既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縱。但是對于過度的,乃至貪得無厭的奢求,必須加以節(jié)制。
欲望常有,而節(jié)制者不常有。如果對自己的欲望不加限制的話,過度地放縱奢侈,不能養(yǎng)成簡樸的生活習慣,“富不過三代”就成了必然,因為到第三代就只能光棍,從而斷子絕孫了。
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xiāng)必盜。這是刺輪效應的不良后果。
那么,學生對參考答案和搜題神器的使用,是不是也掉進刺輪效應中了呢?好習慣是養(yǎng)成的,壞習慣是形成的。
做題,千萬不要為了做題而做題。首先我們要知道做題的作用,它絕不是完成老師的任務,也不是單純?yōu)榱耸炷苌?。不要把做題當作刷題,從高考命題的立意歷程來看,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現(xiàn)在的素養(yǎng)立意,正是針對做死題,死做題,做題死而提出的。
其次,問題只是一個載體,利用一個問題,鞏固所學習的知識。當你面對一個問題時,你的思維會有什么反應,你會有怎樣的想法,下一步你有什么計劃,這可能都是你能獨立解決問題所必須的。
再者,我們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做題的思考過程,由問題的表象反饋出的內涵和外延,歸納,推理,演繹,發(fā)散,……,思考的過程必不可少,只有答案的結果是沒有結果的答案。
還有,學習的被動也必然產生對答案的依賴。如果你不愛他,還讓你喜歡他,真的很為難,于是應付給個答案也在所難免,表面上的苦笑掩蓋不了內心的厭惡。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喜歡之后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住的。
答案并不重要,重要是問題思考的過程。甚至答案也只是個答案,僅供參考而已,我們更不能受到答案的限制,從而左右了我們自由的思想,束縛了我們獨立的精神。
我們的生活只有今天,昨天是交了卷的今天,有了參考答案也晚了;明天是未拆封的今天,沒有人能知道答案,無從參考。人生無草稿,人生也無答案,似乎說的就是這個理。
別讓參考答案毀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