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到今天,走到人生的第27年,好像過了一輩子的三分之一。仔細回想,好像自己一直是一個人,從靈魂深處的那種 ,沒有認真的走進過一個人,同樣也沒有允許過一個人走進過自己,所以即便也有性情相投的姐妹,但是叫起閨蜜時總有些底氣不足,或許有幸在朋友心中自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但是實際上只有自己心里清楚那差點兒意思的親密,每每想到這里都會覺得特別的愧疚不安。自己也不想這樣,但因為害怕,于是選擇了這樣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竟已成為習慣。
? ? ? ? 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尋找這一切的因,對于和人之間親密關系的建立何以恐懼至此,恐懼到不敢去擁有。最近在一本書里了解到恐懼的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恐懼事情本身;第二個恐懼是害怕失去背后的價值;真正的恐懼是覺得自己沒能力去應付這個失去。
? ? ?原本找到的答案是自己最恐懼的是依賴,可以放心的去依賴一個人或一段關系在我看來顯得那樣的奢侈,以至于告誡自己可以信賴的只有自己,可以依賴只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或許告訴自己的也并沒有錯,只是把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美化的太過純粹,或許人和人之間需要依賴但同樣也需要距離和界限,可是當生命尚且年幼時根本無法理解這種距離和界限,只覺得愛就該純粹。
? ? ? ? 過往的記憶里充斥著不安全感,經歷的多了便受夠了那種被愛威脅的無助和絕望。于是小孩子想到了一個自認為堪稱絕妙的方法:再也沒有什么可以來威脅我了,任何人的離開都不會威脅到我,因為我誰都不再需要,不再需要你的愛同樣也不想再愛你。怨念起,小小的人變得敏感和暴躁,充滿攻擊性,長大后更不會允許自己和某個人走的太近,也抵觸別人的示好,當發現自己和外界互動過于頻繁的時候就一定會想辦法“理智”的保持距離,身邊的人會覺得這個人高傲無禮,孤僻古怪,但是只有自己知道,這個人,她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在保護自己而已,盡管是個爛透了的辦法。
? ? ?越長大越清醒的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試圖擺脫和逃避的關系根本牢不可破,我依然至愛至深從未改變,無法無視它的存在。
? ? ? ?這世上最愚蠢的就是用折磨自己的方式折磨愛你的人,而我卻偏偏很擅長。有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對方已經給了你竭盡全力的愛了。而對方也不知道,他竭盡全力的愛對你來說是一種傷害。
? ? ? ? ? 或許,我們都沒錯。
? ? ?人說當你提及往事淡然風輕時可能就已經釋然了,共鳴。只是回歸現實,一個人捆住心神生活了那么久,很多模式都已習慣,就像是那拿掉了魚缸的魚下意識的回避那屏障。無所適從。無處安放。
? ? ? 都說接受是改變的開始,可能。如果人生路分成若干個階段,所有的俗人都要一一經歷過方可,那該走的必經之路遲遲早早也都要經過。
? ? ? 惟愿至親之人健康平安,在疲憊回望的時候,有家心安。
? ? ? 關于愧疚不安的友情,或許早已認定,惟愿自己可以更懂得珍惜和付出,好好的去陪伴曾在我那么擰巴的年華里依然對我不離不棄的可愛女人。
? ? ? ?關于我那未知空白的愛情,或許還要兜兜轉轉,只是預測極有可能是快不到哪去。對時間溫柔以待也是門學問。
? ? ? ?太久不用心,很怕會麻木。該結束心理上的逆生長,正經些。
? ? ? ? ?對未來,不強求,但要有期待。
? ? ?看到一首(應該是完整版的)詩,覺得還不錯:
《愛》——羅伊?克里夫特(愛爾蘭)
我愛你,
不光因為你的樣子,
還因為,
和你在一起時,
我的樣子。
我愛你,
不光因為你為我而做的事,
還因為,
為了你,
我能做成的事。
我愛你,
因為你能喚出,
我最真的那部分。
我愛你,
因為你穿越我心靈的曠野,
如同陽光穿透水晶般容易,
我的傻氣,
我的弱點,
在你的目光里幾乎不存在。
而我心里最美麗的地方,
卻被你的光芒照得通亮,
別人都不曾費心走那么遠,
別人都覺得尋找太麻煩,
所以沒人發現過我的美麗,
所以沒人到過這里。
愿遇到如這首詩般自在舒適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