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5年那會兒,復讀沒多久,正好周末,舅媽路過我的學校,我們一起出去吃了頓飯。和舅媽還算聊得來,或許是她的經歷比較豐富,很多事她都能給我一些建議。吃飯期間,她問我最近學習的怎么樣?每天在學校不斷重復的學習,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最終只說了一句,還好。不知她問了我什么,一下扯到自己小時候的事。
父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眼里浮動的是對那一塊快土地感情,期望能養活我家三兄妹,還有爺爺奶奶。
05年,小姨剛剛畢業,找到一份教初中生數學的工作。工資僅有200多,那年,我正好讀二年級,外婆還算在那個年代里對讀書富有明智思考的人,小姨想去讀書,她沒有反對,帶著家里人,每年種的莊稼錢三分之二用來供養小姨讀書,小姨是外婆五個孩子中唯一一個考上大學的人。外婆曾給父親說過,讓我去小姨的城市讀書,說城市的教育多少比咱農村的好許多,只是在生活費上的錢貴了點,小姨也同意,也答應可以用自己的工資資助我一點。但父親的話終是斷了我本可以走的更好的人生路。父親說,誰都去讀書了,這土地誰來種!父親并沒有過多的思考這句話就已脫口而出,或許這就是農村里樸實的人對土地的熱愛,心里念的是養活過世世代代人的土地,從未想過要走出去。
02
多年后,在外婆的口中得知這句話,得知我我曾有機會改變我的人生,只是可惜,還沒開始就已夭折在父親的話里。
或許又是一場不同的命運,沒過幾年,父親幡然醒悟到讀書的重要性,頓悟到走出貧窮的最好方式,便是上學。正好09年,小姨教初一,父親再沒有猶豫而是堅定的帶我去了小姨在的城市。開始我的初中生活,只是我已錯過了最好年齡培育的機會,自己在小學所學的知識量在小姨所在學校的升級考試中,語文20多分,數學幾分,英語幾分,看到這樣的分數,我突然忘了我小學六年學了什么。那一刻,我知道我落后別人的太多太多。
而聽到從外婆口中說出那句話的一刻,盡管我已是個初中生,但內心還是起伏很大,我想,我是怨恨過他的,特別是在和同齡人表現出能力和智力差異的時候。我都會特別討厭自己,對他當初的決定就多了一份怨恨,而這一切讓自尊心強的我倍受折磨,變的敏感。
和舅媽聊起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她問了問我,你怪你爸嗎?那一刻,我的眼里不知怎么有了一層薄霧,鼻子一酸,想到自己剛剛經歷考試的分數,而我還是一直低頭吃著飯回了她一句。
我想我沒有資格責怪他,人生有時候不是一點點的機遇就可以決定的,就算我去了小姨的城市讀書,我沒有好好學習,結果還是一樣,擁有好的教育固然是件幸運的事。但沒有,如果你有一顆想要讀書的心,在那兒都一樣。至于我考的分數,與那個機會沒有關系,只能怪自己的小學沒有將知識學好,也有可能是農村里的各種原因,但命運安排我在哪兒,自有它的意義,讓我學到其他城市里的學生沒有的東西,而歸根究底,是自己的原因,與他人是沒有關系的。
小時候接受好的教育確實能改變小孩的智力以及能力,但一切已是不能回去的事實,我能做的,是用一顆好的心態對待曾經留下的缺陷。
當你擁有自己的孩子時,希望能讓你的孩子在最好的年齡里接受好的教育。
我沒有資格責怪他,這么多年,在他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時,辛苦的掙每一分錢,來供養我讀書,我就知道,他的良苦用心。在我沒有考上大學時,是他一個人義無反顧的鼓勵我去復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