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語文(十六)不怕死和想去死是兩回事——談談寫作文這件事兒

圖片發自簡書App

語文課堂上流傳著這樣一句神一樣的話:學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為什么,這幾個就成了學生害怕的對象呢。我猜是,文言文難懂,還需要背誦;提起作文,能寫的,也得需要靈感醞釀醞釀,而且還限主題限數字,考場上更限時間;周樹人,就是魯迅咯,大多數人都知道這位中國的“民族魂”,但魂的文章能輕易讀懂的嗎?況且文章有時又那么長。

自然,學生的三怕也是情有可原,能夠理解的。

只是,你們知道,“作文”在咱們學生的心中是個什么樣兒嗎?不問不知道,一問還挺歡喜。雖然有點驚詫。

上學期,我帶的是高一,13和14班,數字很浪漫,很吉利。我初到班級就跟他們說,愿今天的相識,鑄就我們彼此一生一世的緣分。后來,在兩個班上課,語文課上,大家上的還算開心。當然拋開惱人的分數。

一次月考后,我要講評作文,提前準備了一些學生的作文,有寫的好的,有寫的糟糕的。等到那日,我在兩個班都做了這樣的導入:同學們,你們對寫作文這件事怎么看呢?

當我說完,就有孩子在底下打開話匣子,順勢,我說大家都來說說,沒事。于是,提問的兩個班,便有了以下兩種答案。

第一種是13班的孩子,我把它歸類為幸福型。具體是這樣的:

作文像空氣一樣,雖看不見,摸不著,但缺一不可。

作文像戀人,我待它如初戀,它卻虐我千百遍。

作文像一個載體,領著我們去看世界,體悟人生千變萬化。

作文像開口說話,每天都需要。

作文像一劑苦藥,雖苦,但對身體有利。

而第二種是14班的孩子,我把它歸類為痛苦型。展示如下:

作文像鬼一樣,面目猙獰,讓人背后發涼。

作文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下筆沒有神,不能破萬卷。

作文像海南的四季,一周之內變化多端,讓人捉摸不透。

作文像我身上的一根刺,拔嘛痛,不拔嘛更痛,而且還會流血,慘不忍睹。

作文又像海南的夏季,那樣的令人難熬。

作文如同人身上的肥肉,想甩也甩不掉。


看了兩個班的答案,你除了無奈,一定還有開心吧。因為,他們把作文形容的太形象太真實太可愛了。作文,其實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因人而異。

我想我當時可以引導他們,就這樣說下去,引導他們為什么要寫作文,我想只有明白為什么而寫,才能真正愛上寫作文,才能聽進那些寫作技巧,才會時時用寫作者的心去收集,積累寫作素材。否則,從中間切入很艱難。難就難在,孩子們是為分數而作文,別無他意。

可是那節課,我錯過最佳的引導時機。又匆匆折回來講評范文了。然而范文寫得再好,他們無心賞讀,也是別人的。連模仿的第一步,都懶得走。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人為什么要寫作。

自人類文明開始,造紙術還沒發明前,我們更多的是用竹簡、絹帛來記錄文字,寫文章。造紙術之后,文字傳播的速度就更快了。感謝那些前輩在艱難時期也作文字記錄,沒有他們這樣努力的寫作文,我們該錯過多少精彩的故事,多少感動的文字。沒有他們,我們不會讀到神話,詩經,唐詩宋詞,四大名著,包括現代的優秀文學,文化。

沒有他們的記錄,我們不會知道女媧,堯舜,不會知道李白杜甫,更不會知道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將來要到哪里去。

所以,我們要寫,像前輩們把一代又一代人的歷史,文化等等,傳承下去,讓精神永駐,讓文明散播在每一塊土地上。

圖片發自簡書App

記得有一次,我要寫一篇關于作文教學的論文,題目是《讓你的文字綻放出生命之花》,副標題是將寫作自我意識滲透到作文教學中。其中文中寫到為什么寫作文的主觀意識。我引用了史鐵生《我與地壇》里的一句話:第一個是要不要去死?第二個是為什么活?第三個,我干嘛要寫作?

史鐵生說,死是一個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終會降臨的節日。他還說,不怕死和想去死是兩回事。后來他明白了活著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是為了更好的活著。

所以,寫作,本身就是一種療傷,本身就是一種拯救。

此刻,我想到了偉大的作家,魯迅先生。他說,在當時的中國,要引起療救首當推文藝。文藝是干什么。不就是要拿起筆桿子,用文字來拯救國民的靈魂么。

像魯迅這樣的寫手,中國有很多。不一一列舉。

寫作,多么高調,偉大而不做作,不虛偽的一件事。寫,就是為了一個人好好地活著;寫就是為了一群人清醒地活著。

這是對寫作的重新認識,多么痛的領悟!換言之,寫作文真的不僅僅只是為了分數。

回到剛才我提的兩個詞:不怕死和想去死。我想作這樣的比喻,把它們比作寫作文吧。有的孩子也不怕寫作文,但是不怕作文和想去作文是兩回事。

大多數孩子覺得,沒東西可以寫。一提筆,要么腦子空白一片,要么知道有點兒東西但詞不達意。

那就是用靈魂活著,還是用身體活著的問題了。用靈魂活著的孩子,他知道閱讀,他知道用心靈去觀察和認識,感知,思考這個世界。用身體活著的孩子,只是僵硬地看世界,缺少發現,缺少觸動,缺少思考。

沒有閱讀,沒有發現,沒有思考,如何提煉出好的寫作思路,即便有了再好的寫作技巧又如何能寫得出來。

斯湯達曾說:活過,愛過,寫過。只有真正的用心活著的人,才能寫好每一次的作文,哪怕是高考作文也一樣。

特級教師肖培東深情坦訴:真正帶你走上寫作并愛上創作的,是你讀過的書,讀過的山水,是你體會到并藏在心里的甜蜜和苦難,是你必須承受并無法報答的感動和真情記憶。

“寫作無難事,只要真小新”是王君老師的作文真言。我想那些厲害的寫作者,其實寫到深處,必淺出。沒有華麗的詞藻卻感動人心。因為無痕處方顯其真本事啊。

孩子們,寫起來。哪怕一開始寫得不好。

大人們,寫起來。哪怕只寫到一半就寫不下去了。

只要寫,每一天總會有進步的。

孩子們,可以寫寫高考作文。

大人們,可以寫寫生活。

寫一天就賺一天,寫一篇就收獲一次。

你寫,是你足夠愛自己,愛生活,愛這個世界。

寫起來吧。像王君老師說的“用文字打敗時間”。而我想告訴孩子們,用文字拿下分數!用文字戰勝未來!用文字遇見更好的自己!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