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人生關鍵詞做大數據統計,我相信,迷茫肯定會是高頻詞匯。
而我的人生中,迷茫開始頻繁出現,是在高中畢業以后。先是面對五花八門的專業學校而迷茫,而后是面對千人千面的大學生活而迷茫,再然后,便是工作還是考研的迷茫。許是意識到了選擇工作會面對更多的迷茫,我果斷地選擇了考研。可是,即便已經逃避了一年,也還是逃脫不了時不時突擊的對人生的迷茫。而這種迷茫,在出來實習后,達到了高峰。
相比較學校單一且目標明確的朝九晚十的生活后,出來實習的生活相對豐富,生活的選項又多了很多,迷茫也到了峰值。
我開始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更可怕的,是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明明還有很多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學的知識,可是就是提不起精神去集中學習,去吸收。比如說,研究生階段我研究的是數據分析,而作為跨專業考生,我的數據分析技術簡直爛到一定境界,我深知我應該好好學習python,學習R。但是會更加傾向于去做一些反饋周期短暫的事情,可以即時獲得回報。
所以我健身,學習舞蹈,早起。堅持并且飽含熱情地去做這些事情,固執地去證明,我的靈魂還沒有腐爛。
可是哪里有永恒的逃避?
今天是我辭職的第二天,心里隱隱有聲音,湊在耳邊告訴我:嘿,該醒醒了。
儀式感超重,找了家環境不錯的書店,伴著苦澀的美式咖啡,注冊了簡書。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給靈魂一點時間,來思考一下所謂的迷茫。
首先,我為什么會產生迷茫感??
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嗎? 還是和向往的生活相差甚遠??
嗯,現階段,后者的成分應該要多一點。更確切地說,是無法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類人的無力感。
so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wanna be ??
突然想起,這是之前AIESEC check in 時,被Q到的問題。沒有經過太多的思考,脫口而出的是,successful。
也許突然被Q到,詞匯量緊缺,隨口答了這個初中英語詞匯,也有可能,這就是隱藏在我身體里面的野性吧。
成為少數人。
慢慢和社會接觸多了以后,發現,成功的人很多,通往成功的道路也有很多條。這個世界是一個球面的,而不是平面的,更加不是線性的。
有陰險狡詐的角色,也許正憑借著各種或明或暗的操作,成為某領域受人景仰的專家。也有正能量的角色,背后的故事聽來就讓人振奮。也有一些角色,說,他們只愛錢,不談情懷。
看,成功的人看起來都有錢,可是背后的思想卻千差萬別。
我突然發現了我的失敗之處在于何方。大概就是,太貪心。面包和情懷,都想要。卻沒有能力都拿下。那么如果只要一個呢??
我選擇面包。而情懷,過去的我,喜歡過分強調情懷。“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世界很大,不如去闖”,“我推動了那一堵墻,墻移動了一點點”我不是說這些胸懷天下,想要盡己之力去改變世界的想法不好,而是,現在的我,覺得,與其把情懷放在心里明顯的位置,不如在自己沒有強大起來的時候,偷偷把他放在心底的一個地方,一個只有你自己知道的地方。然后,以面包為幌子,默默為了實現情懷而奮斗。
我曾經不喜歡把現實主義者的現實,而現在覺得,在你努力把生活的每一天都過成不忘此生的模樣時,誰說這樣的現實主義者就沒有情懷呢??
那么如何收割面包??
這一刻,我心里給出的答案是: 強大。
就像尼采所說的: 殺不死我的,只會使我更加強大。
在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之前,你有很多的目標需要實現。那么現在就把要學的東西,切割成一個個小的目標,然后目標確定且單一地去實現之。許是年少輕狂,我總固執地認為,只要你對一個事情感興趣,并且愿意為之花費時間,總有學成之日。
這個想法有一個明顯的問題,不同的人為同一目標花費的時間,是很不一樣的。自認為從小就不是一個智商高的人,智商缺陷和思維缺陷,在近期暴露了許多,也曾經一度讓我懷疑自己。
寫到這里時,腦子里想起的是考研時的場景,復習進度落后于研友,正確率低于研友......和同齡人的差距赤裸裸地擺在眼前.......我就靠著姐姐的一句:考研是個長期戰,不要和別人去比進度,只要按照自己的計劃,堅持下來,就可以考上了。就這樣,也就成功了,不是嗎??
人生的路,又何嘗不是這樣的一個道理呢??
有的人,一生都像工廠上的工件一樣,每一道程序都精美無比地準時完成,成為人人眼中的人贏。而有的人,可能每一步都會走的有些吃力,但是日復一日的堅持,為他向上帝借來了一絲運氣。99%的努力加上1%的幸運,也讓他成功得通過了人生的一道又一道的關卡。
所以何必無力?何必迷茫? 只要你目標堅定,堅決執行每一步計劃,你總會成為你想要成為的那一類人。
將迷茫的時間,更多地應用在選擇上。而選擇, 也不必看得太重,沒有一個選擇會直接改變你一生的方向。所以隨心就好,為了夢想,拼一把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