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合一的奇跡力量

我的一個小故事

我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工作中,每次寫郵件總會出些小紕漏,偶爾還會出現(xiàn)寫錯人名、訂機票寫錯日期這樣的嚴重錯誤,所以我的同事經(jīng)常會幫我審核要發(fā)出的重要郵件。

有一天,我向往常一樣打開筆記本電腦,坐下來,寫一封長郵件。之后,請我的同事幫我審核。
過了幾分鐘,又過了幾分鐘,他抬起頭,像看怪物一樣看我,說,你是怎么做到的?

原來我任何錯誤都沒有犯。

他,還有我的領導,都很納悶這件事(同時也說明我是一個多么粗心的人啊),讓我說說原因,希望對其他同事也有幫助。

我只是覺得,那時,我的心很安靜,我什么也沒想,除了怎么寫那封郵件。

同事和領導,都是理科生,當然對我的回答嗤之以鼻,說,太玄乎了。

不過,今天我看到一本書,這本書驗證了我說的是對的。

《身心合一的奇跡力量》作者提摩西加爾韋,美國運動心理學第一人,教練技術先驅,本書入選全球50部心靈勵志經(jīng)典。

作者是一名網(wǎng)球教練,他通過自身練習網(wǎng)球、比賽,以及訓練學員的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只有當集中精神、全神貫注、心如止水、身心合一時,再選手發(fā)揮全部的潛力,盡情表現(xiàn)、充分學習、享受比賽。也就是我當時的狀態(tài)。

如何達到這種狀態(tài)呢?

首先,發(fā)現(xiàn)自我1和自我2。

誰是自我1和自我2呢?

當比賽開始時,你的頭腦里像錄音機一樣,不停的播放“準備擊球”、“打到他反手那里”、“注意看球”……,而當比賽結束后,腦海中會閃過另一些想法“你這個笨蛋,老奶奶打的都比你好”……這是誰和誰說話?誰在指責誰?

沒錯,你是在自己跟自己說話,我們把下達指令者,稱為自我1,執(zhí)行動作者,稱為自我2。

然后,使自我1和自我2在心理層面上和諧統(tǒng)一
1、盡可能清晰地描繪自己想要的結果

這個相信大家都了解了,不過書里特別說明了為什么這么做。
因為“自我2“的”母語“是圖像,感官圖像,它是通過視覺和感覺的圖像學會動作的。

2、學會信任自我2的能力

正是由于自我1對自我2缺乏信任,才產(chǎn)生了”努力過頭“和”下達過多指令“這兩種干擾。造成運用多余的肌肉,分散注意力。
信任你自己的身體,意味著順其自然地讓你的身體自行擊球,自我1不要去干涉自我2.就像父母順其自然地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做事,帶著愛心和信任在一旁觀察就好。
順其自然,意味著不要刻意促使它發(fā)生,不要拼命努力去做。
當你有意識地去思考發(fā)球需要運用哪些肌肉,并努力控制這些肌肉,那么除了必要的肌肉,肯定還會運用更多的肌肉,這樣不但浪費能連個,一些肌肉緊繃起來還會使其他肌肉無法放松。比如揮拍時,繃緊手腕肌肉,然后再放松手腕肌肉,重復剛才的動作,你會發(fā)現(xiàn),手腕放松時更靈活。

3、學會不帶“評判意識”的觀察---關注具體發(fā)生了什么,而非只注意到情況有多好或者有多糟。

就好比A和B在比賽,A發(fā)球失誤,A心里肯定想,糟糕,我真笨!而B的內心卻歡呼雀躍。但有一個人,既不會感到沮喪,也不會狂喜,那就是裁判。他只會清晰的說,發(fā)球出界。
為什么要不帶評判意識的去觀察呢?因為評判性的標簽,會引起各種情緒反應,導致緊張、努力過頭、自責等問題,只有放棄評判,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動作是什么,看清事實。

最關鍵的是“放松的專注”

前面說到了,不要讓自我1去干涉自我2,那么如何讓自我1安靜下來不去評判不去指責不去控制呢?
一個人如果能保持專注,意識就能平靜下來。選手只需集中注意力,并不需要去思考這一擊是好打還是難打,我該怎樣揮拍,如果我擊中或擊不中這一球,湯姆,迪克,哈利會怎么想,諸如此類。
專注的意識只會針對手頭需要完成的任務,不會被其他想法或外界情況打擾,智慧全神貫注于此時此地的相關事物。

三個訣竅:
1、看
看網(wǎng)球的接縫處
當網(wǎng)球擊中地面的瞬間,大聲說“彈起”,網(wǎng)球與球拍接觸的瞬間,大聲說“擊中”,
這樣就顧不上給自己下達過多指令或擔心比分。
2、聽
傾聽擊球時發(fā)出的聲音
3、感覺
要了解你的身體,了解身體擺好準備姿態(tài)是什么感覺,揮動球拍時又是什么感覺。

其實本書中還有更多觸動我的內容,比如競爭是最好的合作,與你的自我2保持一致你才會得到心靈的滿足,等等。我下次再寫。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