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買了這本書《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這本書是日本作者齋滕孝所著?,F(xiàn)代社會每天從網(wǎng)絡(luò)上、報刊上、手機上獲取了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沒有經(jīng)過篩選,碎片化且內(nèi)容良莠不齊,漸漸地也讓我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時看到有些文章里面的評論,甚至比文章有趣,這些評論很多時候都非常的主觀和個性化。當自己也想說或者寫一些這樣的評論時,卻想不出來,或者說只能用“好”或者是“不好”來評判,而沒有形成我們自己真正去思考的有深度的想法,這些都是沒有深度思考的原因。
這本書共分五個章節(jié),每一章都很獨立,章與章之間仿佛沒有任何聯(lián)系,甚至是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也非常的弱,讀起來的時候,有點融入不進去,這很符合日本人松散的看書習慣,上班路上看一會兒,回家睡覺前看一節(jié)。
第一個章節(jié)用輸出的方式,來倒逼輸入,輸出的時候自然要動腦去思考,通過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
這本書開篇點出了獨立思考的“好處”以及方向:有自己的想法,你的人生將大不相同;不能單一思維,要發(fā)散性思維,要有行動力、并且思考周全;那么如何訓練自己的想法呢?作者在第一篇給出了鍛煉自己的方法:寫書評。
寫書評要遵循二八法則:二分自己的個人觀點,八分闡述書中的信息和事實。好的書評、影評、樂評,可以為他人打開一個世界,就像梯子一樣,給予別人一條通向作品的一條路。如果你不知道這本書好在哪兒,看看大家的評價,你就知道這本書值不值得購買和珍藏,對你有沒有實際的幫助意義;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欣賞這首古典音樂,后面的評論也會給你指明通向它的路。這就是評論文的意義。
第二章節(jié)講鍛煉的方法:比喻法、比較法、辯證法、現(xiàn)象化、系統(tǒng)思考。這五種思路,讓我印象最深的的一種方法就是比較法和辯證法。比較法通過對問題找差異、拆分作比較、找共同點,全維度地去思考問題;辯證法則是先要讓兩個觀點站在對立面,像辯論大賽一樣,各找各的觀點,為自己的觀點做強化陳述,這種方法也可以稱為對話思考。
辯證法中還提到“量質(zhì)轉(zhuǎn)化”的論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量變到質(zhì)變”。“量”和“質(zh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通常人們會認為,如果追求數(shù)量,質(zhì)量就沒有辦法做到百分百完美,如果想保證質(zhì)量,就不能對數(shù)量加以限制,所謂的又快又好,做到極致,這是很難做到的。作者將這種說法用運動和武道做了解釋,書中舉了例子,對于重視隊員技術(shù)的巴西模式和重視團隊的歐洲模式,這兩種模式完全不同,對戰(zhàn)時由于雙方的差異性,必然會帶來不一樣的結(jié)果,這樣的隊伍經(jīng)過不段地比賽,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改進技戰(zhàn)術(shù),重點盯防,球隊的水平也越來越高。在這樣一次次的試錯、糾錯、改進的不間斷磨合中,最終受益的是自己。
今天已經(jīng)很少人有這樣的匠人精神了,貪圖要快,要捷徑,實際上卻是“欲速則不達”。記得前兩年看了一則新聞,相信很多人都應(yīng)該看過,日本大阪有一家店,店主村嶋孟用50年的時間,只為蒸出一碗好吃的白米飯。用了半個世紀,他成功了,來他店里吃飯的人絡(luò)繹不絕,人們紛紛為吃到他煮的白米飯,而感到很幸福。店里最先賣光的,就是他的那碗白米飯,大家都尊稱他為“煮飯仙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匠人精神。
對于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本書,或許你現(xiàn)在也像大多人一樣沒有自己的獨特思維模式,無法形成自己的個性化觀點,這些都不要緊,從今天開始,從現(xiàn)在開始,拿起來這本書,它會教你從哪些方面入手,要怎么做!
第三個章節(jié)里面,主要講如何改變自己,重新審視生活習慣和輸入習慣,從而鍛煉“思考體質(zhì)”。我們學會記一些有深度的詞匯、金句,在溝通交流中使用它,那么理所當然地就會給人“頭腦聰明、非常有深度”的印象。在日常交流中,評論一些人、物、事的時候,要前后邏輯清晰、流暢,所說的話可以讓對方產(chǎn)生一些共鳴或者引起他人注意的評論,另外學會轉(zhuǎn)述別人的話,這些話可能是看過的書、電視節(jié)目、電影里面的經(jīng)典臺詞等,這些都是可以在平時的交流溝通中訓練出來的。
提問也是一個很好的形成思考體質(zhì)的點,當你提問別人的過程,需要想到提問的角度,聚集思考點,還要考慮這個問題值不值得問,有什么樣的意義。如果以這樣的心態(tài)來準備提問問題,提出的問題質(zhì)量會非常的高,因為你已經(jīng)在思考,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視角、個性化的思維方式。
記得前段看過的一本書《學會提問》,這也是日本的作者所寫的非常實用的一本書,教你如何提問。它的觀點如果嵌入到本書里,也算是對本書這個章節(jié)很好的詮釋。它講到提問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每天拋給自己的都是“一成不變的提問”,那么此人的人生也將一成不變。要想獲得前所未有的人生,就必須向自己拋出前所未有的提問。
實際上,成功人士大都不會滿足于一成不變的提問,他們會不斷努力,爭取每天都能向自己拋出新的提問。因為他們知道,新的提問會促成新的行動,而新的行動則會導(dǎo)向成功。提升“提問的品質(zhì)”,不僅打造你獨特的觀點和思維模式,也能使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獲得巨大的成功。
第四個章節(jié)作者提到深化“自己的想法”的讀書方法,他提到看暢銷書和熱播電視劇來找談話素材,可以和大家更快更好地建立聯(lián)系,引起共鳴,在談話的過程中,要提出自己獨特視角的觀點,讓大家有耳目一新地感覺。作者將讀書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他說:通過讀書來提高素養(yǎng),為話題提供論據(jù)支持。的確,當我們遇到一個講話內(nèi)容詳實、有理有據(jù)、邏輯清晰的人,瞬間會對他報以好感,覺得他很有學問的樣子,印象分也增加了不少,這就是讀書帶來的好處。
很多人說我看不進去書,拿起來就犯困,看到后面忘前面,看完整本書,合上全然不記得說的什么。這里作者也教給大家如何看書的方法,比如提升閱讀的耐力,當你多讀一分鐘,堅持下去,你未來的思考耐力也會多一分鐘。
讀書有兩種方式,慢閱讀和快閱讀。慢閱讀就是慢慢品味作品,比如小說、散文、詩歌、大部頭的著作,是一種享受。另外還有一種方法是快閱讀,將重點放在開頭、將結(jié)論放在結(jié)尾,以及中間重要的三段,即可吸收八成的信息。
近些年來,生活壓力增大,生活節(jié)奏也越來越快,我們沒有辦法用慢閱讀來汲取一些信息,必須通過快閱讀大量的吸收一些有用的信息,為自己的工作和未來奠定基礎(chǔ)。這就需要我們大量閱讀且快閱讀,作者要求我們一周看五本書,如果這個標準可以達到,再做一下提升,30分鐘看完一本書,這對我們大多數(shù)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但是實際上經(jīng)過我和朋友的測試,這并不難,是可以通過訓練達到的。
另外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叫一目十行法,也就是豎著看快速地看一遍,眼睛和大腦像照相機一樣拍照,也可以達到快速閱讀的目的,非常的有效??赡軇傞_始的時候你完全不習慣,不過沒關(guān)系,堅持就對了。
通過這樣的訓練,大量的閱讀,積極地思考,將會帶來質(zhì)的轉(zhuǎn)變,這和上一章章節(jié)所提到的量質(zhì)轉(zhuǎn)化,完美響應(yīng)。
第五章節(jié),也是這本書的最后一個章節(jié),這一部分占用的篇幅非常少,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提到了一個詞,“決斷力”,我們前面所有的方法、技巧,都是為它而來。
“決斷力”,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你的生活是否一團亂麻,它決定你的事業(yè)是否成功,它決定你的人生是否能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一個成功的人士,他必定有很強的決斷力,來處理每天紛繁的工作,他必須有隨時決定的勇氣,以保證讓公司事務(wù)運轉(zhuǎn)順暢。
那么如何培養(yǎng)決斷力?文中給了兩個方法,我覺得對于初學者來說,是非常直白和適用的。第一:將某件事,羅列優(yōu)缺點,做一個對比,結(jié)果不言自明;第二:可以對這件事,找相關(guān)的人溝通、聊天,找出積極因素、消極因素。說的簡單一點,就是比較法。
我想它非常適用于那些買房時猶猶豫豫的人,看來看去都挑不到心儀的房子,其實是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做選擇的。
書中提到要跟隨優(yōu)秀的人,我深以為然。優(yōu)秀的人都是這個行業(yè)的翹楚,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且工作細致、嚴謹且認真。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幫你分析,效果大不一樣。
同事的女兒初三了,學習成績中等,奇怪的是孩子天天也很聽話,非常認真的聽課做作業(yè),但就是經(jīng)常錯,總是要回來改一遍又一遍。她非常著急,找了一間口碑不錯的輔導(dǎo)班,把孩子送了過去,奇跡發(fā)生了,孩子的成績一躍成為全班的前15名,她跟媽媽說,我們學校的老師講的我聽不懂,輔導(dǎo)班老師講的我一聽就明白。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體,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可以說,教學方法的不同,對孩子的成績好壞,起著關(guān)鍵性的作用。
文章的最后,有一個小小的后記,解釋了為什么是用5天的時間,實際上5天是可以養(yǎng)成一個小小的習慣,用習慣打敗懶惰,用堅持換取質(zhì)變。
“慢慢來,比較快”,是我的老師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大量閱讀,努力做到每天輸出和輸入,將它做通、做透、做到極致,不問結(jié)果,只問初心!堅持,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