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不迷茫拍了電影,一開始我還是很驚訝的,怎么看那么散亂的東西整理出劇情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啊。后來又知道是同名電影,其實興致就已經弱了很多了,但是依舊是去看了。
莫名其妙的被這部電影戳了心窩子,同行的男神學長(他一定要我說是男神)問我:“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哭的?好像除了開始特別搞笑的地方,你就一直在流眼淚。”
雖然我淚點低也是一個方面,但是最能戳到我的應該就是臺詞了,關于夢想和愛情。那種高三一模一樣的的感覺才是最觸動內心的大概。
人在青春階段最迷茫的時候,大概就是高三和大三了吧。
2013年6月,我高三。老師說,高三的走了,你們現在就是高三,你們要時時刻刻緊繃著腦袋中那根弦,告訴自己,學習學習學習。可是,學什么呢,我不只一次看過樓下每年那些學長學姐高考之后的錄取統計,我就比對著我的排名,告訴自己,就算我超常發揮了,我也只能上個隔壁(順便說,我隔壁是東北石油學院,體育課的時候,翻了那個總是被我們弄壞的柵欄,我們就可以去隔壁吃晚餐了)。這種感覺真的是很不爽的,還記得高中語文老師(北師大畢業的研究生)暢姐說:“人大附中的老師和他的學生說,你們要是不好好學習就只能上個隔壁。我也把這句話送你們。”我在心里翻了個白眼,人大還能用只能來形容么。不過我是真的不想去隔壁上學,不論怎樣,大學這么好的時光,怎么能不走遠點出去看看(雖然我最后依然沒有走遠,長春離我家也是夠近的了)。
高三是人生的一個不可少階段,沒有誰是不迷茫的,因為就算是班里成績最好的同學也會有那么一小段時間是波動的。你會想自己該何去何從,你會到底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你會想一直以來你堅持的東西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后來,有被保送的學長說,沒有經歷高考,覺得遺憾。高三說白了,就是讓一群還沒脫離家長懷抱的孩子去思考所謂人生或者是被動接受別人安排的人生。但是,我們都會在這段極短的時間里快速成熟,高三,很神奇。
高三,我們每天不斷的接收訊息,不懂過濾,最后把自己搞的混亂。高三,我們情緒波動,家長老師甚至不相干的人都以我們為大,因為我們是備考生。高三,我們忙里也不敢偷閑,拿短短的休息日補習做題。高三,讓所有人覺得經歷時無比煎熬經歷后又無比懷念的高三,我們痛并快樂著。
無論我們最開始有多么迷茫,我們都還是會找準自己的定位,向著我們心中的目標努力著。高三的時候我的一個朋友,他壓根就不學習,他高考也只有300多分,但是他復讀了,他也終于懂了自己想要的,開始努力了,真的很恭喜,這是種幸運。我也見過很多復讀了依舊300分的人,只能說高考并沒有帶給他們什么,他們依舊迷茫著,雖然有些人甚至會一直迷茫著。對于這種人,我不想說。還有一種一直做夢的人,我也不想說。
2016年9月,我大三。對于還未到來的大三,我是無感的,至少我還是不那么糾結的,因為對于有些問題,我已經思考了兩年。大三,讓人迷茫的無非就是工作和讀研,多少人無法決定,在此間徘徊,難以決斷。我只想說,我還沒有經歷過,但是最終無論是感性還是理性占了上風,已經20歲的我們要為自己負起責任來。家長已經老了,無論是時代還是我們都把他們拋在了身后,那么就一直讓他們在我們身后吧,我們明明可以讓他們意識到我們是長大了的。
回到電影,之前的發展一直都還好,但是我旁邊的男神學長都拿出手機玩游戲了,我也不好說什么了,一直在偶爾搞笑偶爾無聊中。而結局呢,有些地方讓人覺得真的很莫名其妙,鋪墊都去哪了。男女主沒相遇,還好,女主父母也能接受,但是黃韜那對CP那是什么鬼,男主不是開飛機也不是造飛機,而是去冒險,還去非洲了,我也是醉了。笑cry。
電影終究不是現實,但是電影也不脫離現實,電影只是把現實中的巧合都整合在了一起。無論劇情多無厘頭多狗血,都有所有制作電影的人的心血在里面。
電影用角延續青春文藝片的路子。白敬亭很萌很干凈,飾演的高翔內心真誠炙熱,但是總是讓我想到柯震東;李弘毅呢,高冷的那種感覺太像楊洋,在電影里你會覺得他長得都那么像楊洋。郭姝彤,我覺得她的演技一直在浮動,有的時候真的讓人很入戲,有時候又瞬間出戲。但是,不論如何,都是在校生的他們,真心的演繹了他們的青春。
一本書,光影十年。一部戲,濃縮青春。
那是我的青春,那是你們的青春,劉同用一本書記錄他的青春,我拿什么記錄我的青春。
青春都會迷茫,但是終究,我們都將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