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某一個地方上會發生很多事情,有很多人,不同的時間演繹著不同的故事,書寫著不同的人生。它或許給我們明智,或讓我們迷茫,亦或痛苦高興,然而,我們終究會走出內心的困惑,了解自己最真實的需要,從而與這個世界通達。
浠水聞一多紀念館是為了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而設立的,我曾無數次的去踏步。每次去的心情總不一樣,有時是朋友來了一起去游玩一下,有時是為了攝影,有時是為了純粹無聊去看一下,因為紀念館遠離市囂,靜謐、空氣很純凈。
那建筑的特色凸顯了古代江南水鄉的古建筑特色,屋檐飛角上翹,琉璃瓦的屋面,古式的圍墻,無不讓感受到一種書氣十足的院落,而那窗幾明凈,地面整潔則向后人昭示著先生一生靈魂高潔。
記得我曾有兩次來紀念館感受頗深。第一次是讀中學的時候,那時,我身體很差,每天渾渾噩噩,成績當然不好,自知高考無望,心里很著急懊惱,但又沒有辦法,整天不覺得餓,晚上又睡不著覺,還整天精神緊張,這樣子下去說不定會連命也沒有。正巧,學樣里組織了一次去聞一多紀念館宣誓活動,那天同學們一律著裝校服,在聞一多先生塑像面前宣誓后就自由參觀。
我也是木然的到處觀看 ,那次是第一次參觀聞一多紀念館。開始只覺得紀念館很干凈,心里想的是考不上大學是鐵定的,干著急,可是又不甘心。后來無意看到先生的一首詩《時間底教訓》那上邊有一句:“盡可多多創造快樂去填滿時間; 那可活活縛著時間來陪著快樂?”心有所悟:我整天憂愁無力達到的事情,何不放開呢,去尋覓其它所能達到的事呢?人生最可貴的是執著,但這又恰恰又是痛苦的根源。
第二次是在單位工作的最后一年,那時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工作的勞累繁重,人事關系的緊張復雜,讓我疲憊不堪,我渴望的生活離現實這么遠,什么時候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做自己真實的人生,不用戴著假面具。多年來的勞累使我原來不好的身體到現在還是老樣子,我復雜的思考了很久,以后的路該怎么走。
某日 周末,一朋友約我說找個地方去散散心,他也是工作不順心,心煩。我們就相約去茶館坐著喝茶,閑聊中,他說這兒環境也不好,人多嘈雜。我說,那就去聞一多紀念館轉轉吧,他默許。隨后,我們就來到紀念館。
小橋流水,綠樹成蔭,這是紀念館的后院,還是老樣子,一晃這么多年了,還是沒變。唯一變的是我們都老了,感嘆年華易逝。這一次的紀念館之行讓我們下了一個決定,決定離開原來的單位,從事自己喜歡的互聯網行業。沒有激烈的思想斗爭,沒有刻骨的銘記,一切都是自然而生,也沒有第一次那樣看到先生某一句若有啟發,而這一切完全好像是一個小小的決定。
當做完這個決定后,我心里很輕松,仿佛看到了我現在真正做回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真正方向。為了心中的喜愛,也為了真正把握自已人生,我們都應當主宰人生,做命運的主人。
如今,幾年過去了,我的身體要好很多,身邊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親密朋友,我們互相幫助,共同成長,共同書寫著對人生精彩的追求。向往自由博大的天空,就必然要鍛煉有力的雙翅,我們在市場浪潮的搏擊著不斷成長,見識了虛偽與真情,高尚與齷趗,我們懂得了,若身陷泥潭,你心高遠,看到的將是整個鴻宇,而不是眼前這一汪爛泥潭。
故事就寫到這兒吧,如果你喜歡本文 ,就給我點ZAN和留言,我會一如既往做你的朋友,在我們彼此努力的同時,也不要相互溝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