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8分,奮斗了2個小時,終于把領導要的表格做完啦!在點擊“發送”的那一刻,蘇菲緊繃的神經終于松了下來,一陣小成就感在心里油然而生,那種輕松的感覺,就像是把一天的工作都完成了似的。“好啦,別美夢啦,趕緊處理完接下來的工作,爭取準點下班~”,蘇菲暗暗在心里告訴自己。
可接下來該干點什么呢?蘇菲感覺大腦像是暫停了一下,一下之間,突然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干什么了。蘇菲有點慌,趕緊整理下思路:還有1個小時就到午休時間了,干點啥呢?報告不能寫了,1個小時肯定不夠,中途如果打斷了,思路可能跟不上了;那給客戶打個電話?也不行,有時差,這會客戶那邊正好中午吃飯的時間;那去復印資料吧,需要不了多長時間。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離開辦公桌的一瞬間,蘇菲瞥了一眼電腦右下角的時間:11:07分。額,發呆又用掉了9分鐘時間…
之所以用“又”,是因為這幾乎是蘇菲的習慣了:每次忙完一件事或者工作被電話或者其他人打斷之后,蘇菲總要花一點時間去發呆—其實是在想接下來該干什么工作。蘇菲不是個工作狂,但她總是相信,既然公司付了錢,起碼要在工作時間內把該干的事情都做完,否則,自己這個人就是人品有問題,責任心不強!可最讓蘇菲頭疼的是,總是感覺有一堆的事情沒有去做,卻又一下子之間并不能想起來要去做什么,有時候還經常忘記做一些事情,以至于有時候領導問起來某件事的時候,自己才尷尬的一拍腦袋,“不好意思,領導,我馬上去做!”這讓蘇菲十分苦惱。
不知道職場中的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每天總是時不時的在完成一項任務之后,還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去考慮下一步該干什么?還有什么沒有完成的任務?
如果是這樣,那你需要注意了,因為,你這種工作的效率,其實是很低的!雖然我們都知道你很努力!
想要提升效率,方法是關鍵:
第一步,整理任務明細,寫下來(這是為了解決不知道該干什么的問題)
很多人習慣用腦子去記該去做什么事情,卻沒有落實到書面,這樣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哪怕你是個記憶大師,你也總是會遺漏一些信息或者任務,而且,你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再去在腦海中翻找。所以,把任務或者待辦記下來,一條一條的寫清楚:領導或者同事找你談事情的時候,最起碼要帶著本子和筆,而不是空著手就去了;接電話的時候,隨時記錄關鍵信息;開會的時候,養成寫會議紀要的習慣;學習的時候,要隨時記筆記,問題,也一并記錄下來;
這樣你就形成了自己的待辦事項庫,這里面可以包含工作的、學習的、生活的(并不反對上班時間忙個人的私事,但前提是你能先把工作做好),就像是一幅世界地圖擺在你面前一樣,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篩選出哪些是今天必須要完成的任務,記入今日待辦,因為這些事情,就是你今天一天的旅行計劃!
第二步,分清主次,安排時間,限時完成。(這是為了解決加班的問題)
一天8個小時工作時間有限,如果我們不想加班,那我們只能把有限的時間放到最關鍵的事情上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八原則: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原則把今日待辦事項進行分類整理,填入四個象限(如下圖),
重要緊急的事情優先做,比如領導吩咐的今天必須完成的任務,今天必須上交的報告等等。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就做個日程表,拆開分階段的去完成,比如做年度規劃或者戰略任務或者寫年度報告等等。
緊急不重要的事,比如別人突然來找你,問你能不能幫他看看電腦死機的問題。那就看看能不能授權給別人做,如果不可以,那就先做,速戰速決,別因為這件事情的緊迫感而影響做其他事情時的效率。
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比如你突然想到要不要給筆記本買個散熱器,這個時候你需要評估下是否有做的必要,或者,是否可以在非工作時間完成。
根據以上原則,然后給每個任務安排完成的時間和時限,一般早上頭腦清醒運轉高效,這個時候就可以安排在早上9-11點去做需要用腦思考的任務比如數據分析。而且,一定要給每個任務做出時限要求,因為有了這種緊迫感,才會產生動力,工作效率才更高。每個人都有惰性,如果我們不督促著自己去做事,那有些事,只能一拖再拖。這也是為什么職場拖延癥泛濫的原因。
第三步,找到心流狀態。(這是為了解決效率低下的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狀態:當我們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周邊人的一舉一動,我們只關注電影的情節,以至于到電影散場,我們都可能不知道坐在你身邊的人長什么樣,是男是女;一局游戲結束,猛抬頭,才發現早已深夜,完全忘記了時間,肚子也才提示資源不足的警告,但當我們打游戲的時候,完全沒有察覺;當我們談戀愛跟對方kiss的時候,也完全忘記了自己是不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周邊的環境仿佛一下子不存在了,我們的眼中只有對方。以上這些狀態,心理學上被稱為“心流狀態(FLOW)”,在這種狀態下,人的注意力、機能都高度投入,因而產出也十分明顯。工作中也是一樣,就像番茄工作法提到的一樣,我們限定時間為25分鐘,然后,高度投入到一件事當中,這個時候,我們忽略電話、忽略微信或者QQ提示、忽略郵箱新郵件、忽略其他人的打擾,認認真真只做一件事!當你嘗試這種方法之后,你會發現,結果比你想象的還要好!
第四步,應對中斷。(這是為了解決不能高效投入的問題)
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中斷:
--突然響起的電話
--同事的詢問或者攀談
--微信、QQ或者新郵件的提醒
---突然彈出的廣告界面或者新聞焦點(有時候,本來想去百度搜索些資料,在打開百度的一瞬間,看到百度彈出的感興趣的廣告或新聞,然后手不自覺的點開了鏈接。等看完了以后,基本已經忘記了最開始自己要用百度搜什么了..好尷尬)
--自己腦海中突然冒出來的想法或主意,等等等等,
這些中斷往往把我們的注意力分散,經常會有一種前功盡棄的感覺:眼看著一些事或者一些想法快要完成了,突然出現了中斷,等到再回過神或者再回到狀態的時候,又需要重新來過,好費力的說。
這個時候,我們要需要處理這些中斷:
Step 1,學會忽視。如果全身心的想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把手機靜音、qq關掉、郵箱關閉,可能的話,把網絡斷掉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擔心周圍環境的噪音,那就帶個耳機,聽一些經常聽的輕音樂(注意,一定是經常聽的,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音樂帶來的干擾,因為如果是新的音樂的話,你的注意力就被分散了)。忽視周圍的所有,25分鐘,專注做一件事。
Step 2,聲明主張,學會拒絕。在我們全神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受到打擾,我們要懂得禮貌的拒絕。可以告訴對方,自己現在正在做一項重要緊急的任務,25分鐘以后再去找對方。只要理由合理通順,一般人都會接受,哪怕是領導。
Step 3,從頭開始。這種情況是在某些中斷不得不執行的時候,比如領導讓你立刻去做某件事。這個時候,如果想著立刻能恢復到之前的狀態是不可能,你需要做的是,從頭開始,先找到你最開始做這件事的思路和感覺,然后順著之前的思路和感覺再向前探索。因為之前的思路和感覺已經打通了,就像看一本書,第一次看的時候感覺比較晦澀,但當我們第二次再去看的時候,就沒那么困難了,而且,我們還能發現一些第一次看書時忽略的問題或者重點,思路也會更開闊。
一天8小時工作制,實際真正投入工作的時間可能只有2.5個小時,因為其他時間都浪費在個人瑣事上,比如上廁所、吃零食、玩手機、聊天,還有發呆上。所以,希望以上方法能幫助你更高效的利用這2.5個小時,讓你的產出是別人的2倍、3倍甚至更多,這樣領導才會覺得你是有價值的員工,物超所值。而且,對個人來講,不用加班,將是多么快樂了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