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把自己的申請書改了一遍,感覺這一版的申請書似乎要比12月份的那一版好很多。昨晚發給老板,今天晚上自己又打開看了看,還是有一些地方寫的不太滿意。
目前的自己,僅發表了一篇SCI3區的文章和一篇二級學科主學報。盡管感覺所發文章中的內容可以很好地支撐申請書中的想法,但不知遞交上去后,專家們會給出什么樣的答復。也許該燒燒香,拜拜佛吧。不過,我已經做好了項目不中的打算。畢竟,自己可能還沒用到功,還可以做得更好。
相對于前兩年的自己,現在的自己在行進的過程中感覺更為篤定。這種篤定不是在于知道了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而是知道了自己有多么的無能。不管是在寫文章上,搞研究上,還是在寫程序上。如果說以前的自己想法特別多,那么現在的自己更多的是愿意花費時間來把當前的事情做好。因為,對于我來說,最難的就是,改變“想法特別多,落地特別少”的現狀。要克服這種思想的誤區,讓自己更多地將自己的汗水耕耘在當前可以做、且必須要做的事情上。
畢竟,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攀”,首先需要讓自己依附或沉浸在某一個團體或環境中。畢竟,現代社會一個人成事是非常難的。真的想要立足于社會,必須“攀”到一個固定的團體中。有很多人靠關系當了公務員,有很多人依賴于條件進了學校,等等。不論好壞,都屬于攀的表現。這本身就為個人后續的發展,提供了一些條件。
然而,如果只有“攀”,沒有“登”。就成了“攀附”。大概一個最為可能的結果就是:溫水煮青蛙。碌碌無為地在這個環境中活下去。等到哪天風頭一變,可能就會被踢出去。到時候,可能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成了問題。
所以,必須要“登”,必須拼盡自己的力氣,必須用盡自己的時間,往上登。這種登,是非常痛苦的一個過程。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也不見得最后會得到很好地結果。但,從統計意義上講,得到好的結果的概率要大一些吧。
我進入高校,是一個攀的過程。而,基金申請書的誕生,論文的產生,是一個登的過程。目前的登還不夠,還得拼命登。真的等到那天,基金被批準,論文得到發表,這個大概率事件也許就發生了。
希望成功,祝自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