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充足率=資本總量/風險加權資產總量
如果資本充足率低,意味著銀行很多業務都可能受限。如果要想提高,只能在分子和分母兩個角度思考。或者縮小分母,要么將很多資產配置在低權重資產(如債券),要么收縮信貸規模。這樣可以在分子不變情況下提高資本充足率。或者尋求通過融資手段(配股或增發新股、發行優先股或可轉債等)擴大分子。縮小分母,其后果是營收下降或者利潤受限,導致每股收益增速下降;擴大分子,要看具體融資手段和價格來分析對銀行股東的影響。
相反,如果一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高于監管標準,則意味無短期融資需求,具備進一步擴大資產規模、提高營收和利潤的能力,或者在維持資產規模的情況下,有加大分紅的能力。
資本充足率越高的銀行,承受的杠桿倍數越小,在經濟不景氣時面臨的損失越小。當然,在上升期杠桿越足,可能收益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