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感受:
隱藏的解釋分解環節和直覺解釋環節這2部分特別燒腦,錄音反復聽了好幾遍,從一開始的滿頭霧水到現在有點明白了。
快思考整個過程是很快的,現在將這個過程進行拆解分析,幫助分析自己和他人的思考過程,對自己的思考環節可以進行糾偏,這難道不是顯性化帶來的意義和價值嗎?一直想要提高自己的思考力,可是之前總有一種難以下手的感覺。通過今天的內容,突然明白了這幾天的內容不正是將思考過程進行拆解和分析,解決是思考是什么的問題么?這樣不就有針對性地進行改善了嗎?將無形的思考過程通過流程圖的形式顯性化,這絕對是高招,妙招,突然領會到了流程圖的魅力所在。
我對快思考的2個部分的理解是:隱形的解釋環節通過感官觸發器,對對象提出3個問題,這里運用到的是3F組塊:對象是什么,對象的目的是什么,對象的情緒狀態是什么。直覺解釋環節,直覺通過調用捷徑和專家直覺對三個問題要給出答案和結果(解釋系統):“對象是什么”的答案,“對象的目的是什么”的答案,"對象的情緒是什么"的答案。這里我的疑問是:該怎么分析調取了哪些捷徑?分析出的捷徑是否全面?捷徑有哪些,能否從書中找到所有的捷徑或者說人們常用的捷徑?專家直覺到底是什么?另外讓我觸動很大的是,快思考也會影響系統2 ,看似理性的系統2也可能因為系統1的影響出現各種bug,導致做出不恰當的決策,那么我們該如何減少系統1的不利影響。雖然說系統1在很多情況下幫助我們省了不少的力氣,但是個人猜測很多捷徑帶來的解釋是否只適用于過去的時代,而在如此高速發展的今天很有可能因為這些捷徑給出的解釋在當下的環境下是不恰當的,進而導致整個流程出問題而造成損失?(這是不是我的個人偏見了?)
提醒自己的部分:
不知道這部分的理解是否有誤,還需要結合他人的理解進行糾偏,這部分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