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是一面鏡子-再讀《紅樓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年青時讀《紅樓夢》特別不喜歡林黛玉,討厭她總是哭哭啼啼。以我的性子,恨不能罵她幾句、揍她幾下。現在心態平和了回頭再看,還是不喜歡。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先說林黛玉是不是很漂亮。

曹公對于林黛玉的容貌沒有正面的描寫,卻賦予她一個華麗的家世和一身的才華,顯見林黛玉屬于氣質型美女。

有句玩笑話說,夸一個女人,漂亮的夸她漂亮,能干的夸她能干,既不漂亮又不能干的夸她氣質好。顯然,林黛玉不能干。天天生病,飯都不能照常吃,一年繡不了一個荷包,更不用說做事了。有的人天生麗質,但詩書氣質并非與生俱來,也不是十年八年修煉來的。林黛玉五歲喪母,一年后隨賈雨村進京。看林黛玉進賈府那段描寫,六歲的孩子,沒讀過幾年書,也許偶爾還會尿床,哪來的什么氣質?

我曾經仔細觀察過朋友六歲的孩子,經常隨爹媽海內海外南里北里跑,也算是見過世面了,也喜歡讀書,可我看來看去,該兒子一臉天真無邪,怎么看都是一個小屁孩。

圖片發自簡書App

再說豆蔻年華的林黛玉。

薛寶釵體態頗豐,又大黛玉幾歲,身材上應該比黛玉勝幾分。林黛玉是揚州人,體形本來就嬌小,又加以天天病懨懨的藥比飯吃得多,臉上可能有點嬰兒肥,但身體一定是很瘦小的。十三、四歲的女孩子,正待發育的年齡,胸不可能是有的。古代女子穿衣肥大,怎么想林黛玉也不過是個衣撐子,哪來的身材一說?

我們心目中的林黛玉往往是陳曉旭的形象,可別忘了,陳曉旭演林黛玉的時候,已經是二十歲發育成熟的大姑娘了。

滿族皇家雖然禁止纏足,可屢禁不止,仍有一些滿族人學習漢人纏足。林黛玉是不是小腳,還真是說不定呢。

寫到這里,一定會有人大跌眼鏡罵我刻薄了,好好的一個林黛玉讓你給糟蹋成這樣,真真毒舌。若要說我毒舌,那還真毒不過林黛玉。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給沉悶的榮國府帶來一些歡聲笑語。惜春要畫大觀園,黛玉建議把母蝗蟲也畫進去,母蝗蟲是個什么東東?劉姥姥是也。并且黛玉運用她的才華,命名為“攜蝗大嚼圖”。看到沒,在黛玉的眼里,劉姥姥不過是一只蝗蟲。

黛玉生性高傲,永遠要站在高枝上,她可以隨意取笑別人,別人卻不得取笑她,否則又要惱了,不是哭就是氣。你是孤兒,你弱你有理啊?

比黛玉還要清高的是妙玉。妙玉的清高,應該說是矯情了。賈母帶劉姥姥游覽櫳翠庵,劉姥姥喝了賈母剩下的一半茶,妙玉就要把杯子毀掉。請注意,那是一只成杯,明朝成化年間就已經價值不菲了,到了清朝,自然更是珍藏。不能不讓人猜想,妙玉的這只成杯很有可能是贗品。假若是真品,妙玉則更是可惡。

如果說黛玉的刻薄表現在嘴巴上,妙玉對于劉姥姥卻是發自內心的厭惡。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劉姥姥打秋風,妙玉又何嘗不是?對別人的厭惡,實際上也是對自己的厭惡,因為對方的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妙玉喝茶的水是多年前從梅花上摘下來的雪水化成,收集在一個大罐里埋在地下。幾年來妙玉顛沛流離,無論走到哪里都要帶著那口破罐子,想想就好笑。黛玉夠高傲了吧,妙玉根本看不上眼,更別說賈母了。

在這里八卦一下,妙玉只愛寶玉一個人。何以見得呢?妙玉用自己的杯子給寶玉倒茶,櫳翠庵的紅梅開了,也只有寶玉能夠討來。告訴你個秘決,在某些企業,如果你看到某女文員和老板共用一個杯子喝水,那一定是曖昧的信號。

生活往往很諷刺,越想得到什么,偏偏越是得不到。放低了心態,順其自然,卻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妙玉最后的結局是被盜賊強奸。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也可以反過來說:因為慈悲,所以懂得。

窮的不知富的富,富的不知窮的窮,白天不懂夜的黑,富貴子弟很難理解窮人的悲哀。即便如此,象探春、迎春姐妹對于劉姥姥不過博此一笑,無同情,也無鄙視。薛寶釵一向善于做人,里里外外想得周全,給林黛玉送燕窩,照顧史湘云和邢岫煙,也不過僅限于與自己相關的人,至于劉姥姥,干卿何事?

寶玉是個例外。對于世人,富貴也好,貧困也罷,總懷有一種欣賞與同情。他將妙玉要摔掉的成杯,交待丫頭送給了劉姥姥,以便賣掉度日。

圖片發自簡書App

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時,王熙鳳那叫一個裝。待到第二次進賈府,王熙鳳見劉姥姥很投賈母的緣,便見風使舵,姿態放低了很多,劉姥姥辭行時,各樣物品送了很多,還格外體恤地為劉姥姥雇了輛車。末了,還請劉姥姥為大姐起了個名字。鳳姐可以在清虛觀把一個小道士打得暈頭轉向,能做到這一點,還真是委屈她了。

人性總是復雜的,不全是壞,也不全是善。

圖片發自簡書App

賈母對待劉姥姥是寬厚的、仁慈的,一如對待所有窮人的態度。

王夫人是有名的偽善人、悶罐子、呆木頭。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要說的是平兒和鴛鴦。二人把送劉姥姥的東西一樣一樣整理好,一樣一樣交待給劉姥姥看,還送了兩套自己不穿的衣服,請注意她們的說辭:

平兒說:這兩件襖兒和兩條裙子,還有四塊包頭,一包絨線,可是我送姥姥的。衣裳雖是舊的,我也沒大很穿,你要嫌棄我就不敢說了。

鴛鴦指著炕上一個包袱說道:這是老太太的幾件衣服,都是往年間生日節下眾人孝敬的,老太太從不穿人家做的,收著也可惜,卻是一次也沒穿過的。昨日叫我拿出幾套兒送你帶去,或是送人,或是自己家里穿吧,別見笑。

分明是送別人東西,對方比自己卑賤,卻要把對方的身份抬高,使接受者不至于有被施舍的羞恥感。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這才是做人的周到與善良。

我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考慮到這些細節呢?不穿的衣服和鞋子,送人前有沒有清洗干凈疊放齊整?給予別人的時候,心理上有沒有優越感?幫助別人的時候,會不會有一種莫名的榮耀感?恨不能天下盡知,幫助的是別人,受益的卻是自己。

幫助別人是情分,不幫是本分,無可厚非。幫與不幫,都應該有一種尊重。窮人是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每個人的本來面目,丑惡的、善良的。一個人再美麗、再才華橫溢,如果缺少了善良,缺少了同情心,再美也不美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