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的前世今生

缺鈣是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 世界性 四大營養素缺乏癥之一

1808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現鈣。

1842年 瑞士醫學家 在動物飼料中加了碳酸鈣 發現它可以治療動物 骨骼發育不良。

1992年 我國營養調查顯示,我國居民 攝入量 普遍嚴重偏低 ,平均攝入量只有405毫克/ 每天 ,僅占每日推薦量的49.2%。

1995年 中國衛生部 營養調查 結果,引起中國的補鈣 熱潮。

2001年 專家再次呼吁中國人缺鈣問題 并未解決。

鈣是人體重要構成元素,成人身體內約含1.2千克的鈣,占體重的2%。人體每天流失700毫克的鈣,其中約500毫克隨糞便排出,約200毫克隨小便排出。

鈣的更新速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慢,幼兒每1一2年更新一次,成年人每10一12年更新一次,從35歲開始骨中鈣每年1%的速度下降,因此人們每天需要 從膳食以外再攝取400毫克的鈣。

鈣的作用

1.人體內99%的鈣存在于骨骼和牙齒,骨骼和牙齒是人體鈣的“大倉庫”,當血液中的鈣濃度不足時,身體會自動從”大倉庫”中提貨,以保持血液的鈣濃度正常。

所以,缺鈣時骨骼和牙齒中的鈣含量將下降,出現骨質疏松、佝僂病、牙齒松動的出現。骨質疏松后補鈣,只能保證情況不再發展 惡化,不能治愈骨質疏松 ,所以 補充鈣質 必須從年輕時開始關注。

2.肌肉收縮

肌肉收縮 (包括心臟收縮 )離不開血液中的鈣 ,因此 缺鈣時容易出現抽筋的現象。

3.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 需要多種酶,鈣離子擔任著激活酶的重要角色, 因此 缺鈣者會發生傷口流血不止的現象。

4.信息傳遞

1970年 拉斯莫森等科學家發現 ,鈣是細胞內的化學信使,這一說法 已被大量證據所證實。

二、我國現狀

1.中國人膳食中鈣的攝入量嚴重不足,很多人還沒有喝牛奶的習慣

2.中國人攝入的磷過多,在體內產生大量的磷酸鈣,導致鈣的流失。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鈣含量較高的食物

1.牛奶、乳制品

2.豆類

3.花生

4.小蝦米皮

5.蛋黃

四、缺乏的癥狀

1.兒童青少年:長不高、佝僂病、O型或X型腿。

2.婦女:抽筋 、腰酸背痛、 關節痛浮腫、 牙齒松動。

3.中老年人: 骨質疏松、 易骨折、駝背掉牙、脫發、腰酸背痛、駝背。

我是日記星球322號星寶寶營養美容培訓師祁爽,八年來專注于營養美容的專業化學習,給更多人帶來健康和美麗是我的心愿和最愛,這是我的第25篇原創日記。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