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半,照常起床。燒水、做飯、打掃,照顧孩子吃飯,然后送娃上學,自己上班。美麗的清晨三小時就在這些瑣碎事情中耗費。不是說這些瑣事,不值得做,而是做了這些后,在家仍然得不到另一伴的尊重。尤其是當另一半拿工資和家庭消費說事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有委屈卻在人民幣面前認了慫。
其實仔細想來,家庭里男人工資高,大半因為他們在工作中付出了更多精力,而大多數女人則將精力傾斜到家庭,而家庭瑣事的完成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卻無人開工資,甚至被家人挑剔。比如工作中的媽媽們每天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但又要兼顧家庭。早起的時光,分大半在家務上,一小部分用來學習。可是工作上的事如果多花費一些精力,工資肯定會增長。只是那些固定的家務事,沒有人替代完成。
現在很多課程教大家學習時間管理,于是很多女人趨之若鶩。首先不談其能否真正起到作用,就看女人學習的勁兒,我們就知道很多女人其實在婚后也很拼,也很上進,但家務和孩子卻是讓其裹足不前的重大原因。女人們確實需要學習,可是那些必要的家務時間該有誰來支付付出呢?如果那些家務與陪伴孩子的時間用來提升工作能力,結果會怎樣?
寫到這,其實心中就已明了。女人可以為家庭無私付出這些時間,但需要對象的認可,甚至一定形式的獎賞,哪怕是節假日的一次小旅行或一件小禮物。
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衡量男女優秀或成功的標準不同。男人成功的標準就是會賺錢、賺錢多,而女人則要不僅會賺錢,還要會教孩子,能做家務,還得毫無怨言。
我們說,目標導向結果。男人的目標很明確,而女人目標雖明確,卻太多太大,而且不大容易在短期內見效。這樣不同的衡量標準,讓很多沒有看清實質的女性在實際的追求中累得喘不過氣來。
女人在世俗中繼承了任務,那就是做家務、養育孩子,同時又在時代發展中要求自己必須賺錢自立。目標,比男人多,要求付出的精力,哪一項都不會少。一手抓家庭,一手抓工作,還要經營婚姻,還要……。女人似乎要抓的東西非常多,于是,“女漢子”漸漸增多,而女人的焦慮也更多。抓了那么多,似乎應該還要再抓些什么才能安心。
真的應該學學男人的思維,讓目標明確且執行得聚焦一些,也許這樣會讓人不時找到成就感,從而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偏愛事業的女性,真的可以在思想上有個明確方向,那就是自己在工作上付出多一些,就要從內心接納自己對家庭分配的精力偏少的事實,不用自責,只是盡可能地平衡就行。接納自己內心的偏愛,才能讓心靈更加舒展,從而生活得更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