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詩詞里的故土之蓀湖勝境
? ? ? ? 錢庫附近的蓀湖山風光秀美,景區內有奇巖怪石,飛瀑秀湖,群山如列屏,有燕窠洞勝境。元朝詩人陳高有《葡萄泉》,“薄游蓀草湖,載觀葡萄泉”。清盧鎬有贊“蓀湖林壑之美,不減蘭亭”。歷代文人多有詩作,現擷取作淺解。
? ? ?
? ? ? ? ? ? ? ? ? ? ? 《葡萄泉》
? ? ? ? ? ? 薄游蓀草湖,載觀葡萄泉。
? ? ? ? ? ? 中流涌微沫,何處通靈源?
? ? ? ? ? ? 出竅蛟珠迸,浮波魚目圓。
? ? ? ? ? ? 仿佛秋架上,累累佳實懸。
? ? ? ? ? ? 象物形有類,托名美斯傳。
? ? ? ? ? ? 我欲溫為酒,飲之應得仙。
? ? ? ? ? ? 勿令濯塵足,污此清且漣。
? ? ? 這是元朝詩人陳高游蓀湖觀賞形如葡萄的美泉后的詩作,前兩句“薄游蓀草湖,載觀葡萄泉。中流涌微沫,何處通靈源?”點出了初看到泉流的形態,隨意游賞蓀草湖看到葡萄泉淙淙流淌,泉中流泛起了細微的泡沫,讓人不禁猜想它的源頭究竟是發源于哪里呢?接著兩句對之作了很形象生動的比擬,“出竅蛟珠迸,浮波魚目圓。仿佛秋架上,累累佳實懸。”如同蛟龍的眼珠迸出來,又好像是浮在水面的魚的圓眼,再展開想象更像是秋天葡萄架上所結的累累的果實。越看越像進而展開進一步聯想,“象物形有類,托名美斯傳。我欲溫為酒,飲之應得仙。勿令濯塵足,污此清且漣”。
? ? ? 淙淙流泉泛起的水泡讓詩人聯想到了秋天葡萄架上的累累果實,而且更想把它釀成酒,品著醇美的酒說不定還能成仙,多么瑰麗的遐想!這么清澈漣碧的美泉還是該好好地呵護它,句尾也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這股清泉的摯愛之情,還暗喻自己雅潔的情操!? ? ? ? ? ? ? ? ? ? ? ?
? ? ? ? ? ? ? ? ? ? 《登清隱庵》
? ? ? ? ? ? 曲徑陟溪東,幽林山寺通。
? ? ? ? ? ? 孤笻松影里,亂石水聲中。
? ? ? ? ? ? 鳥啄殘花片,雞鳴苦竹叢。
? ? ? ? ? ? 悠然清興動,塵境一時空。
? ? ? ? 這是明朝時夏口三鳳之一吳任的一首吟景詩,清隱庵在蓀湖,現在古寺只留有遺址。這首詩畫面感極強,“曲徑陟溪東,幽林山寺通。孤笻松影里,亂石水聲中。”在小溪的東邊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行,一座山寺掩映在幽靜的樹林里,一片松影映襯著一枝孤竹,涓涓的流水聲里看見些細碎的亂石點綴在溪流中,“曲徑、陟溪、幽林、山寺、孤笻、松影、亂石、水聲”,一路山行所見遠近之景疊置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幽靜的山水畫,行走期間心曠神怡。后兩句“鳥啄殘花片,雞鳴苦竹叢。悠然清興動,塵境一時空。”描寫了靜中有動和心境,路旁撲翅的鳥兒啄著留殘的花片,雞群在竹林里覓食咯咯的叫著,這里如同世外桃源讓心緒特別得清新寧靜,看著這樣的情景讓所有塵世的雜念頓時為之消散。看來這清隱庵確實是名副其實,能讓心靈在此詩意地棲居!
? ? ? ? ? ? ? ? ? ? 《蓀河舟次》
? ? ? ? ? 掛帆直作遠湖游,煙水茫茫此泊舟。
? ? ? ? ? 鐵笛梅花翻舊曲,草蓑明月夢清秋。
? ? ? ? ? 近灘蘆荻飛殘絮,傍渚鷗鳧泛碧流。
? ? ? ? ? 領得鱸鄉好風景,溪山到處任勾留。
? ? ? ? 這是吳國華泛舟蓀湖時詩作,詩首聯如同廣角鏡呈現了蓀湖的遠景,“掛帆直作遠湖游,煙水茫茫此泊舟”,一副寧靜而悠遠的蓀湖遠景圖,次句“鐵笛梅花翻舊曲,草蓑明月夢清秋”很有雅情,翻弄笛子頭枕明月夜宿清波微漾的湖面會很是自在的感覺。繼而由遠及近,“近灘蘆荻飛殘絮,傍渚鷗鳧泛碧流”,近處灘邊蘆絮紛飛,沙渚旁水鳥在湖面盤旋飛掠,欣賞著蓀湖水鄉唯美的畫面,難怪詩人不禁贊嘆:“領得鱸鄉好風景,溪山到處任勾留”,流連此處美景,這時的心境是怡然自樂的,是積極向上的。
? ? ? ? ? ? ? ? ? ? ? ? 《蓀湖晚眺》
? ? ? ? ? 楓樹溪山序舊游,蕭疏暮景豁吟眸。
? ? ? ? ? 墻頭虹影篝燈澹,牛背鴉風鐵笛秋。
? ? ? ? ? 四面峰巒翻夕照,一湖波浪拍輕舟。
? ? ? ? ? 孤懷渺渺愁何極,蛩雨雁煙暗遠洲。
? ? ? 這是再游時詩作,再游時應該已是深秋,所以“楓樹溪山序舊游,蕭疏暮景豁吟眸”。深秋暮景顯得蕭疏但視野也是更開闊,傍晚的蓀湖也充滿田園氣息,“墻頭虹影篝燈澹,牛背鴉風鐵笛秋”,墻頭的明月,躍動的燈焰,牛背鴉影,還有悠揚的牧笛,滿滿的田園風情!最后還是典型的蓀湖遠景的白描,“四面峰巒翻夕照,一湖波浪拍輕舟。孤懷渺渺愁何極,蛩雨雁煙暗遠洲。”四面群山環列,湖面微波輕輕地漾著泊舟,遠處的小洲在煙雨中顯得迷蒙,茫茫的湖面上一葉扁舟顯得特別渺小,佇立船頭于是一種孤寂感漸上心頭,心境也隱隱有些黯淡!
? ? ? ? ? ? ? ? ? ? ? ? ? 《燕窠洞》
? ? ? ? 巨巖重重疊疊中,中開石門面面通。
? ? ? ? 如螺螄旋歷級上,五重石室豁玲瓏。
? ? ? ? 巖穴隨步成變幻,更上一層便不同。
? ? ? ? 疑是神斤鬼斧造,奇而又奇見化工。
? ? ? ? ? ? ? ? 或獨辟一所,可以俯流泉。
? ? ? ? ? ? ? ? 或劈開兩扇,可以覽云煙。
? ? ? ? ? ? ? ? 或半牘取月,或一線觀天。
? ? ? ? ? 造化事事無復筆,令我游賞心茫然。
? ? ? ? ? 相傳昔日多紫燕,洞里巢居年復年。
? ? ? ? ? ? ? ? 忽忽已千秋,夕陽空斜送。
? ? ? ? ? ? ? ? 銜泥事全非,梨云早斷夢。
? ? ? ? ? ? ? ? 不見燕作窠,但看佛坐洞。
? ? ? ? 這是繆文瀾游蓀湖燕窠洞的詩作,燕窠洞是蓀湖的名勝,幾個洞室相連形成天然洞穴。“巨巖重重疊疊中,中開石門面面通,如螺螄旋歷級上,五重石室豁玲瓏。”這石穴是些巖石天然地重重疊疊累在一起,里面石徑如螺螄內殼一樣向上旋,五個石室玲瓏而豁然,這是總的觀感。
? ? ? ? ? “巖穴隨步成變幻,更上一層便不同。疑是神斤鬼斧造,奇而又奇見化工。或獨辟一所,可以俯流泉。或劈開兩扇,可以覽云煙。或半牘取月,或一線觀天。”在洞中移形換影,每上一層所見都不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神奇。各有特色,有的單獨成一室可以俯身觀看流瀉的清泉,有的劈開兩扇門可以看天空云煙,有的撐開半邊可以望月,有的裂開一線觀天,詩人很傳神地描述了各個石室的天然造型。
? ? ? ? “造化事事無復筆,令我游賞心茫然。相傳昔日多紫燕,洞里巢居年復年。忽忽已千秋,夕陽空斜送。銜泥事全非,梨云早斷夢。不見燕作窠,但看佛坐洞。”五個石室迥然各異,頓時讓詩人感嘆這大自然造化是神來之筆從來不會重復,多年來此地一直相傳是紫燕在此作巢而得名,現在此地已然不見燕子蹤跡,只有洞中龕上一尊尊佛像,有一絲悵然的懷古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