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注:此文章不是原創,來自得到每天聽本書,我的讀書方法是先聽一遍每天聽本書的解讀,在去讀完整的書,看完后在聽一遍做筆記,效果挺好的。
一、在學習時,大腦是怎么工作的?
先來看看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腦是如何生成和提取記憶的,又是如何遺忘的?人的大腦中,平均有1000億個神經元,也就是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大多與千千萬萬個其他細胞互相連接,組成一張密網。
在這張密網中,用來學習和記憶的核心部位有三個:內嗅皮層、海馬體和新皮層。內嗅皮層類似一個過濾器,負責過濾涌入大腦的海量信息;海馬體負責組合這些信息,把和這些新信息相關的神經細胞,通過神經突觸連接起來,新記憶就這樣構建起來了;新信息被打上“記憶”的標記后,就會存儲到新皮層上,新皮層就是大腦最外面那層褶皺。每次提取這些記憶的時候,這部分皮層細胞就會活躍起來,同時,跟記憶有關的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也就是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點,就被加厚一次,每次神經突觸被加厚,神經信號就會傳遞得更快些,記憶就這樣被加深了。
為了方便理解,作者吧大腦的這套記憶機制比喻成電影攝制組,內嗅皮層負責把信息原材料拍攝好,海馬體是電影導演,他會決定將哪段影像編排哪里合適,恰到好處地把前因后果都編織到一起,從而演繹一個完整的故事。最后這段“記憶影片”會存儲到新皮層這塊“大腦硬盤”上。
海馬體是“記憶影片”的導演,同時,它也是一個編織故事的高手。這位導演要讓每一段情節都合情合理,要根據現有材料找出關系、做出判斷,把松散的信息拼合成一個能讓人理解的整體,就是“腦補”。
這個“腦補”機制的存在,是因為大腦在接觸信息的一瞬間,吸收的東西比我們意識到的要多的多,這些我們沒意識到東西,也被組織成記憶,加入到神經細胞這張密網中去了。這就導致,每次我們要提取一段記憶,出來的總是神經細胞密網中的一連串信息,這串信息是含有雜質的,比如你想起一個從哪本書里看到的故事,想回憶出這本書的名字,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比如你當時坐在寶安圖書館的2層看書,比如你在看書時正在喝一杯瑞幸咖啡.....我們在提取記憶的時候,是沒辦法做到十分精確的。
“遺忘”是大腦的一個重要功能,它能幫助過濾垃圾信息,使大腦專注在某一件事情上,只讓跟這件事有關的信息被提取出來。遺忘并不全是壞事,遺忘這件事,有沒有規律可循呢?
20世紀80年代,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一對姓比約克的教授夫婦,他們提出的“記憶失用理論”,完美地解釋了巴拉德實驗背后的原理,以及各種關于記憶和遺忘的現象。人的記憶其實是有兩個維度,一個存儲強度,一個是提取強度。存儲強度不會隨著時間減弱,那我們為什么會忘記一些東西呢?其實是提取強度出了問題。
如果沒有經常復習,提取強度就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弱,但反過來說,提取強度是可以越用越高的,每一次提取記憶,提取強度都會增加,而且因為這段記憶在你腦子里又過了一遍,所以存儲強度也增加了。考試也許就是最好的復習,每次提取都是對新知識的鞏固,而且提取的時候越困難,提取強度和存儲強度的提升就會更多。
總結一下大腦的運作機制的相關內容,大腦是怎么生成和提取記憶,又是怎么遺忘的:
大腦中,用來學習和記憶的核心部分有三個:內嗅皮層、海馬體和新皮層。內嗅皮層負責過濾涌入大腦的海量信息;海馬體負責組合這些信息來構成新記憶;新信息被打上“記憶”的標記后,就會存儲到新皮層上。但是因為海馬體有“腦補”的功能,我們在提取記憶的時候,是沒辦法做到十分精確的。
人的記憶其實是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存儲強度,一個是提取強度。存儲強度不會隨著時間減弱,而提取強度就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弱,但通過復習,提取強度和存儲強度都是可以越用越高的。遺忘也有正面的作用,它能幫助過濾垃圾信息,讓大腦能專注在某一件事情上。
二、介紹三個高效地學習方法
我們再來看看到底怎么學習才更科學有效,有沒有事半功倍的辦法呢?
提高學習效率的第一個方法是,學習的時候多換幾個場所,會幫助你把學到的東西記得更牢。學習的時候,換一個完全不同的房間,換一個完全不同的時段。試著改變一些習慣的行為,會幫你把學到的東西記得越來越牢,而且越來越不被周圍環境影響。
說完第一個方法,學習時多換幾個場所,會幫你把學的東西記得更牢。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第二個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交替學習,能快速提升辨別能力。
交替學習是一個認知科學的術語,意思是把即相關又不同的題材混合到一起來學習,和交替學習相對應的是集中學習。交替學習能讓我們的大腦準備好隨時面對意想不到的事,快速分辨出這種情況應該用什么方法應對。
無論是變換學習場所,還是交替學習,都是在教我們“變,則通”。第三個方法是睡眠。腦科學家認為,睡眠可以鞏固我們的學習成果,甚至,睡眠本身就是學習。
腦科學領域有一個主流共識,睡眠可以幫助大腦鞏固記憶,還可以把一些分散的、看起來沒有關聯的信息給聯系起來,另辟蹊徑地解決某個難題。
有研究表明,人在睡覺的時候,大腦皮層還在活動,而且眼皮晃動的這個階段,大腦皮層的活動跟醒著時候一樣劇烈,這個階段后來被稱為睡眠中的“快速眼動期”,做夢這種生理現象一般就發生在“快速眼動期”,而且很可能就是某個特定層次的大腦皮層活動。
在睡眠狀態下,記憶的圖景會被拓寬,所以能“看到”更完整的景象,而且有證據顯示,這個記憶被拓寬的時間,就是發生在快速眼動期,大腦在這個階段做了很多信息整理工作,深化和鞏固我們醒著的時候學到的技藝,換句話說,睡眠就是學習。
這三個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是,第一個方法是學習的時候多換幾個場所,會幫你把學到的東西記得更牢;第二個方法是交替學習,能快速提升辨識能力;第三個方法是睡眠,睡眠可以鞏固我們的學習成果。
總結:
1、大腦是怎么工作的。大腦中,用來學習和記憶的核心部位有三個:內嗅皮層、海馬體和新皮層、內嗅皮層負責過濾涌入大腦的海量信息;海馬體負責組合這些信息來構建新記憶;新信息被打上“記憶”的標記后,就會存儲到新皮層上,但是因為海馬體有“腦補”的功能,我們提取記憶的時候,是沒辦法做到十分精確的?!坝洃浭в美碚摗碧岢?,人的記憶其實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存儲強度,一個是提取強度。存儲強度不會隨著時間減弱,而提取強度就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弱,但通過復習,提取強度和存儲強度都是可以越用越高的。遺忘有正面的作用,它能幫助過濾垃圾信息,讓大腦專注某一件事情上。
2、三個反常識的高效學習方法。第一個,學習的時候多換幾個場所,會幫你把學到的東西記得更牢,而且不受周圍環境影響。第二個高效的學習方法是交替學習,把即相關的又不相同的題材混合一起來學習,能快速提升我們的辨識能力;第三個方法是睡眠,腦科學家認為,睡眠可以鞏固我們的學習成果。深化和鞏固我們醒著時候學到的技藝,甚至可以說,睡覺本身就是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