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著班,看著午后越來越熱的太陽,吹著還不算熱的春風,突然我就想起了兒時的一些事情。
那是一種怎么樣的記憶呢?我得仔細想想--
199幾年的春天,記不太清了,只記得我睡在老家的土胚瓦房里。那時的縣城都是這樣的土胚瓦房,有很多戶人家的墻上作為基座的墻磚還是從以前文革時從縣城的城墻上拆下來的。
我家也不例外,那種又大又厚的城墻磚幾乎家家的房子基座都有,我的兒時的記憶雖然有點模糊,可是這種磚頭我卻記得很清楚,因為它是我自己快樂“小天地”里的必要“設施”。磚頭又大又重,它青灰色的外表看起來很是古樸,把水一倒在磚頭上就沁進去了,所以我喜歡把幾塊大磚頭圍在一起,然后里面再放點土,這樣我就可以種一些植物了。再說種東西之前我先來說說老家房子的大概樣子:
老家的房子是不規則的四合院,總共占地面積大概有個300多平方,土胚房好處就是夏天不算熱,記得不知道是哪天,我躺在床上,床的旁邊是一扇很舊的門,門后面是跟旁邊一戶人家相交的泥巴地,也相當于我家的后院,由于在兩家中間,所以我有時候喜歡在這個沒人管的地方種點綠豆。
你沒聽錯!我喜歡種綠豆,我喜歡看著它發芽時的那種“兇猛”,有多“兇猛”呢?種在地里面的綠豆你不用管它,幾天以后它自己就能把土塊給硬生生的頂起來,那股子勁頭倒是有一種“霸王舉鼎”的氣概在里面,所以我就是喜歡看綠豆發芽時的這股勁兒。
由于土地本來就干濕比較適合,所以不管你種什么植物它都長得很茂盛,我種東西也并不是為了吃或者看它開花什么的,我只是單純的喜歡那種意境而已。
由于床離后門很近,所以門一開就能看到那塊地里面種的東西。每天早上陽光照射到那塊地上我種的植物時,我都會感到它有股子特別的“意境”在里面。我是能“聞到”那空氣中的濕潤的,它隨著微風帶進來一股子泥土和植物混合的味道,那味道從門里進來能直接送到我的床上來,我睡在被窩里都能感覺到來自于“春天的”氣息,不用看就知道外面肯定又是晴朗美好的一天。
陽光照在植物上,它反射出植物的那種綠是能夠動人心魄的,那植物在光的照射下仿佛顯得特別的有生命力,我經常喜歡打開門躺在床上看那抹陽光照射的綠,就算我當時正在發呆,我也覺得它映襯的這片“小天地”特別的美。
這個就是我腦子里關于兒時的一個帶著“閃光”的記憶,我到現在還能記得起那風吹到后院一種不知名的野草上的那種搖曳的光,它是在風中搖曳順便也搖曳到我的心里然后就一直到了現在。
現在人已到中年,每每去花店看到那些植物時我總是在想能不能買點回去,看看能不能再營造出小時候的那種特別的感覺出來,我想了想,終歸還是覺得做不到。
為啥做不到呢?它也不是植物不對或者地方不對,而是環境不對了,小時候我可以蹲在墻角看螞蟻往洞里搬東西看一天,現在我發現好像連螞蟻我都有好常時間沒有看到了。我住在樓里卻覺得失去了一些親近自然的機會,所以我說小時候雖然住的不怎么好,可是大自然卻在無時不刻的在向我展示著它的美,現在這種情況在城市里面你是基本上見不到的。
心中的那一抹陽光中搖曳的綠色不知道何時才能重現,我是這么想的:我要努力,努力的最根本的目的不是為了掙很多的錢,而是還能回到以前的那種心境,雖然這個很難,但是它真的很讓人懷念。
一邊想著,一邊把它從記憶里流淌出來,它出來的目的其實也很簡單,它只是我心中那不曾忘懷的單純的一種美,一種來自于靈魂深處的“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