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夢想最近的地方――殷匯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陳慕

我在殷匯這個鎮子上住了22年了,22個春秋冬夏。人在漸漸長大,鎮子也隨之變化。

我們家后面有一座山,叫北面山,早些年可以開采石頭,山體被炸藥炸去了一部分,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不給開采了,就留下了這殘破的半壁江山。更早些的時候,北面山也是經歷過一些歷史上比較重大的戰役,算是可以吹噓“想當年”的山了。再后來,火車穿山而過,我們這一群曾經光著屁股的孩子伴隨著火車的“隆隆”聲離開了這座山。

山腳下有一片地,種豆子,種玉米,種油菜,早些年也有人種過西瓜,后來大概是懼于我們這些小淘氣,便不種了。田地的旁邊有一些很深很深的坑,兩個坑之間又有凸起的地方,像一個小山包,長滿了雜草,青蒿,野菊花,蒲公英,蛇床子,還有一種給豬吃的,開小小的花兒,很辣的一種草,我不知名兒。

小時候,這片野地便是我們這些孩子的天地。我們上學晚,我記得我五歲才上幼兒園,沒上學的時候我們都是在這片山丘待著,捉迷藏,玩打戰,過家家……那時候,很容易滿足,很容易就開心。餓了就吃飯,開心了就笑,不開心了就哭,什么煩惱也沒有。

有一次,發小們聚在一起玩過家家的時候,我點著了一根火柴,秋天枯黃的雜草很容易就被點著了,偏偏這時候,又起了風,火勢順著風就蔓延了。我和幾個孩子們拿著破衣服拼命的打火。那時候,都很小,都害怕,于是互相推卸責任,我也不敢說是我把火點著的。幸好,火滅了,卻被附近的大人看見了,導致我回家了害怕的不行,生怕那個大人跑到我家來跟我媽媽說起這件事情。要是那樣,依我媽的脾氣,自然是少不了一頓打。自那以后,我便沒有在那里再玩過火。可能是害怕過頭了。后來大些了,我和那些女孩子玩起了女孩子的玩意,便也不去那片山丘玩了。再也聞不到青蒿,野菊花的獨特氣味。

除了四五年在外的時間,剩下的時候,我都偎依在這個小鎮子,我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媽媽自己生活,我想,我并不能算是個獨立的人,從未伸展過羽翼。

越大是越感覺不到年味的,即使臨近春節也是這樣。唯一能讓我感覺到快過年的氣息的是菜市場。我這個極少下廚房的人卻每天逛著菜市場,各種刀子剁剁剁的聲音,剁著排骨,鴨子,各種討價還價的聲音,吐沫與口水齊飛,表情共長天一色,賣豆腐的,賣魚的,賣菜的,他們都心情倍好,隨著年關越近,他們賺的越多,還可以借著過年漲一把價,心情自然是再好不過了。他們的臉上都帶著疲倦,帶著滄桑,他們都是些年過半百的人,沒有年輕人,也許是因為太辛苦,年輕人吃不了這個苦。

案板上鴨子,排骨,豬肉擺的滿滿的,鹵煮店里飄著陣陣的鹵料的香味,賣野味的門口掛著兔子,麂子,野豬,還有牛肉,羊肉,這些東西平時都銷的很少的,到了年關,也開始銷的多了,中國人,對于吃,還是十分講究的。這時候,年味的感覺便越來越濃重。

318國道,坑坑洼洼的,技術不好的,還真不敢走這一趟,快過年,車子也多了起來,過個馬路還得等上好幾分鐘。灑水車不分天氣的灑水,有點傻乎乎的,陰天的時候,灑水車將路面淋濕,沒有太陽,路面濕滑,泥水多,這種時候,我是不愿意走在這路上的,總是濺一褲子的泥沫。我那沿著318騎行的小小夢想,也隨著318的改道而漸行漸遠了。

不得不說的是殷匯的特色小吃,柴火小粑。在外的時候,最想念的莫過于此了,還有炒面,以前菜市場有一家快餐店,老板炒的炒面特別好吃,整個殷匯無人不知,后來,老板得了癌癥,去世了,我們的青春,也丟失了一部分。這就好像老一輩人映像中的“殷家茶館”吧,留不住。

用一個廢棄的大油罐,將上面的封層切割掉,中間裝上一層擋板,用來燒柴,上面放上一口鍋,這樣就可以做柴火小粑了。也許,這并沒有多好吃,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兒,但是,這是我們對家鄉的牽掛,是余光中的鄉愁,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鄉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