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第7課

  一、百法在修行上的重要性

  佛法要落實到心行上,不識自心,學法無益。有如來藏和妄心兩個系統。對一般人來說,頓悟頓不了,見道還要修道。所悟的真心在凡夫心層面能不能觸及,要見的性是什么樣子,通過什么方式見到都不知道——稀里糊涂。

    唯識是講妄心系統,也不單講妄心(真諦),玄奘著重講妄心,對于我們來說容易了解,除非對自己的心從來沒觀察,除了第七、第八識,前六識和大多數心所我們都可以意識到,轉識成智,認識到什么是雜染的識,為什么要舍掉。

  學佛最難不在見性,在瓦解、擺脫凡夫心,法門修不相應,沒法跟正念和空性相應都是因為凡夫心。

  所以要了解凡夫心,哪些是善哪些是不善,還需要了解心跟世界是什么關系——所以要背下來,對照每天的起心動念。

  唯識:第一個重點是無我,通過百法分析揭示無我。第二,諸法唯識,所顯現的都沒有離開我們的識。第三幫助我們了解八識五十一心所,是重點。也是佛法的重點,了解我們的心。

  

  

  

  二、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應行法,五者無為法。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位差別故,四所顯示故。

  

  佛陀用智慧對宇宙中一切法進行歸納:有為法無為法,有漏法無漏法;三科;百法屬于詳細的歸納。

  

  心法心所法都屬于心法的范疇。心所協助心王完成行動。

  色法,物質。世界:精神和物質。

  心不相應行法,規律性的,建立在心法色法基礎上,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但是有關。例如速度、時間、空間。

  無為法,相對于前四種有為法,有為法是造作的緣起的有生滅的,無為法沒有生滅非緣起。

  

  心法:一切最勝故,心能動能造能分別,成佛作祖、十法界都是心的作用,相對物質:最勝。唯識的心偏緣起的心,是生命的積累。還有一種自性清凈心。

  心的力量強大是不是一定比心所力量大,不一定,貪嗔等心所力量大,心王大權旁落。為什么要強調最勝,修學中要把握心靈主動權,保持心王的自主和權威。

  

  心所法:與此相應故,心所和心王就像學生和老師,老師把圖畫出來學生填色,認識東西是心王的作用,喜歡不喜歡是心所的作用。生起時間相同,所依相同(五根),所緣是同一個東西。恒依心起,系屬于心。

  

  色法:二所現影故,色法是心法和心所法呈現的影響。每種心念活動必有對象,例如恨,必有對象。這個影像沒有離開我們的心,任何一個認識的產生都要有種子。例如:貪的種子,嫉妒的種子,學習唯識的種子。每種心理活動會以相分、見分、自證分呈現出來,自證分是體,其他是用,呈現的過程:果能變。說明:我們所認識的對象沒有離開我們的認識。現在覺得真實是因為無明。通過唯識,摧毀我法二執——摧毀煩惱產生的依據。

【百法明門論】08課 心得分享

  一、心不相應行法

  分位差別故。

  心不相應行法和心法心所法色法的關系,建立在后者的基礎上,是三者的分位假立。根據三者所表現出來的某種規律特征表現出來的。

  二、心法心所法色法和心不相應行法與無為法的關系。

  無為法由有為法所顯示,無為法不是獨立于有為法之外,但也不等于就是有為法。是不一不異的關系。就像無常和桌子,無常要通過桌子來顯現。

  

  認識空性要從有為法的當下去認識,關鍵要有智慧。沒有智慧,落于相,沒法從依他起建構的相見、能所相對的狀態跳出啦,永遠沒法契入空性。能所本身是如幻如化的,我們的意識在認識的時候會產生執著,產生自性見,進入遍計所執的世界,從遍計所執跳出。我們就會進入圓成實。我們的每個起心動念都是依他起,不進入影像,影響不太大,如果執著于念頭,念頭就會開始成長。有智慧觀照,云彩對虛空沒有多大影響,依他起的當下就是圓成實。

  

  三、關系

  心法和心所法關系是勝劣;心法心所法和色法關系是能所;心法心所法色法和心不相應行法關系是真法和假法。前四種和最后一種是有為法和無為法。

  

  四、幾點要注意的

  1、宇宙一切現象離不開心,我們要發揮心的能動性,我們人早已成為物質世界的奴隸,失去了選擇能力。我們要做的是去選擇,多數人的人生是約定俗成,我們要去選擇有意義的人生,賦予它內含和價值。

  2、要認識到認識和存在的關系,心理和認識有關,認識出問題了,心理肯定麻煩。八正道第一個是正見,在無明狀態下想解脫沒門。

  3、現象和本質的關系,緣起的現象和空性的關系,了解這一正確關系,才有可能透過緣起的現象契入空性。

  

  五、答疑

  1、身口意根據什么來選擇,觀念和串習。

  2、每個念頭的見分相分自證分出現是同一時間。

  3、念起時覺照做不到?能觀照的心和所觀照的念頭都是心的作用,開始念頭95%,要強化觀照力,掌握更多能量,念頭力量就會減少,觀照力成為權威,念頭就只是影像沒有力量。

  4、每個心念都是緣起的,沒有我也沒有我所,跳出來不被抓住,否則辛苦。

  5、心性是非我非我所的,把什么當作是我,證得的根本不是空性,而是被我執包裝過的東西。

  6、種子生現行包括了見分相分和自證分,種子生現行,要有不同的因緣。

  7、看到影像的同時見分相分自證分都有了,有沒有覺得好與不好,是有沒有介入意識。是現量和比量的范疇。有時候分別會滯后,看到沒感覺是五識的作用,伴隨情緒和經驗是進入第六意識。

  8、哪個心念可幫助我們獲得空性見。和菩提心關系?空性見的獲得要靠聞思。我一定要成佛利益眾生,是思心所的作用。抉擇證空性的關鍵:慧心所

  9、不把能緣和所緣當作真實有,就擺脫了遍計所執的世界。

  10、依他起當下是否包含善惡種子,是,不執著,當下可契入空性。

  11、有為法是無常的為什么還要熏習慈悲心?這個觀念里包含嚴重的斷見,無常所以才要修,創造因緣形成無盡的良好相續。

  12、證自證分和比量的差別:證自證分是認識本身,比量是認識方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 Fragment 懶加載是什么意思? 所謂懶加載,即Fragment 的 UI 對用戶可見時才加載數據。 以前...
    隨心隨性_0a25閱讀 139評論 0 0
  • 本文由幣乎(bihu.com)內容支持計劃獎勵 A peer-to-peer hypermedia protoco...
    程序員大叔日記閱讀 1,315評論 3 0
  • 文/007同學 當淡淡的鋼琴奏起,歌者空靈而略帶沙啞的聲音在耳邊進行漸近,我就知道,我喜歡這首歌。 喜歡在寂靜的夜...
    007同學閱讀 490評論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