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著名情緒心理學家阿瑟?阿倫和助手在溫哥華卡皮諾拉吊橋上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卡皮諾拉吊橋全長450英尺(1英尺約為0.3048米),寬5英尺,吊橋用2條粗麻繩及香板木懸掛在高230英尺的卡皮諾拉河谷上。懸空的吊橋來回擺動,既動人心魄,又令人心生懼意。
阿瑟?阿倫教授讓其漂亮的年輕女助手站在橋中央,等待著18到35歲的沒有女性同伴的男性過橋,并告訴那些過橋男性,她希望他能夠參與正在進行的一項調查,她向他提出幾個問題,并給他留下了電話。
然后,同樣的實驗在另一座橫跨了一條小溪但只有10英尺高的普通小橋上進行了一次。同一位女助手向過橋的男士出示了同樣的調查問卷。
結果走過卡皮諾拉吊橋的男性認為這位女士更漂亮,大概有一半的男性后來給她打過電話。而那個穩固的小橋上經過的16位不知名的男性受試者中,只有2位給她打過電話。
這就是著名的吊橋實驗,證實了人的情緒是受行為和環境影響的。當人居于危險的情境中時,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形成相應的恐懼之情,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由于危險的情境,人們會不自覺地心跳加快,錯把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對方的無窮魅力讓自己意亂神迷,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產生的生理反應。
研究者利用心理學家沙赫特的情緒二因素理論(two factor theory of emotion)對實驗的結果進行了解釋。一般情況下,我們認識到自己發生了哪種情緒都會經過兩個階段,首先我們會感受到自己的生理感受,如體溫升高、心跳加速等;接著,我們產生對它的一個認知評價,也就是根據周圍的環境,為自己的這個生理感受尋找一個合理的解釋。
在另一個試驗中,實驗者讓一組人跑步十分鐘,跑步之后立刻觀賞女大學生自我表現的視頻錄像,結果,跑步時間較長的男大學生,能更強烈地感受到美女們的魅力。運動后的人更加易被照片上的帥哥美女所吸引。
這說明,如果一個人在與別人會面時精神處于非常激動的狀態,那就會大幅增加其獲得浪漫感覺的機會。這個實驗也再次證明了,在驚慌、激動和愛慕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
在公車上,你感受到了體溫升高、心跳加速,看看窗外,車子一點兒動的意思也沒有,你會覺得“我的情緒是煩躁的!”。如果當時你沒有看窗外而是一低頭,發現一個小偷正在拉開你的手提包的鏈子,你會覺得“真可怕,我好恐懼!”如果幸運的你沒有碰到上述兩種情況,而是一抬頭看到了一位大帥哥,你會覺得“上帝,我的白馬王子坐著公車來找我了!這就是愛情??!”
面對同樣的生理感受,我們感受到煩燥、恐懼和愛慕三種不同的情緒,原因就在于我們依據周圍環境所做出的評價和解釋不同。生活中,由于同樣的生理表現可能會存在著多種不同但合理的解釋,人們會很難確定我們的生理表現是由哪一種因素造成的。
吊橋效應在影視劇中經常被應用:
漂亮的女士處在危險中,英俊的男生英雄救美后與其喜結良緣;
戀愛中的兩性在叢林中追來跑去,然后在角落里的深情一吻;
為了躲避危險一男一女攜手狂奔,然后是彼此情感的進一步升華;
玩完刺激無限的過山車,年輕愛侶們的心似乎更貼進了等。
用好吊橋效應,首先要找到可以激發起對方心理情緒或者生理反應的活動,然后加以利用。雖然城市里面吊橋很少,但是能激發起心理情緒或者生理反應的活動很多:
地板透明的天橋
恐怖電影
雙人蹦極
過山車
鬼屋
密室逃脫
越野自駕游
這些都能產生新鮮刺激的感受,利用的好,可以讓對方把這一的刺激認為對是你的反應。
吊橋效應的核心就是把其他原因產生的心理和生理反應,當成了自己對對方的反應,并且加以夸大和誤解。所以還有其擴展應用,比如:
如果對方能喝酒,那么就讓對方喝的暈乎乎的,讓對方覺得是你讓其暈乎乎的;
如果對方愛吃巧克力或糖,那么就可以讓其在和你見面時候,多吃這些開心的食品,這樣對方因為吃的開心,而以為是你讓其開心等等。
【泓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版權所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