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年陽歷七月二十六日清早,我就接到爸爸的電話得知郭叔叔過世了。
郭叔叔是我爸爸從小一起玩大的朋友,跟爸爸同齡,虛齡五十五歲。
其實我并不震驚,因為四年前聽說叔叔突發(fā)過腦溢血。但是有些唏噓,因為想起另一件事,一八年春節(jié)前回家的時候,迎接我們回家的人也是坐滿了客廳,一會兒功夫就聽到大家在議論村里有人被燃氣燒傷毀容目前人不能吃飯說話,這人的媳婦之前嫌他沒掙下錢,已經(jīng)離婚了。
而這個人就是郭叔的親弟弟。僅隔半年而已。
過年回家的那個晚上,也許是太久沒有在家睡,也許是聽到那件事有些害怕,反正就睡不著了,睡不著的時候就想村里這些年發(fā)生的事。
這些年我們村每年都會有人在證明那句話:你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自然死亡壽終正寢,人都能夠接受。然而總是偏偏有車禍,有急病。而且偏偏就在那一條巷集中發(fā)生。
有一年回村,突然發(fā)現(xiàn)這條巷口多了一個照壁,可是這個照壁并沒有起到村里人希望它起到的作用,該發(fā)生的還是發(fā)生了。
聽到郭叔去世消息的那個晚上,我又久不能入睡,腦子里胡思亂想,想著想著一個故事的框架就出現(xiàn)了。不吐不快。于是就寫了小說《最后一次告別》。
但田福滿的原型并不是郭叔,郭叔并沒有一百萬的豪宅,郭叔的女兒上的一本A類的大學,他的兒子也已經(jīng)結婚生子。但田家的悲劇故事又借用了郭家的故事。
小說上下部分加起來一共一萬兩千字,堆砌的事情很雜,人物也很多,讀起來似乎很亂。
但我腦子一直很清楚我在寫什么。
第一節(jié)取名夢醒,但說的是主人公田福滿死了。這個想法來源于《紅樓夢》,紅樓一夢就是說人生如夢。人死去了,夢才醒。第三節(jié)取名,人歸他鄉(xiāng),第四節(jié)取名魂歸故里。也是來源于紅樓夢里的那句"返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也就是把靈魂和身體分開來說。身體生活的地方,做夢的地方,最后埋葬的地方是所謂的故鄉(xiāng),并不是人真正的故鄉(xiāng)。
常言道,世界就像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是其中的演員,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從小到大,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友……,這是角色的變化,而成長過程中又形成了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田福堂向親友告別的過程是對一生承擔的角色的反思,也是對自己一生為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再思考,最后說明白了。至于讀的人認為他應該明白什么,這個見仁見智。
我在這里再寫《田福滿的故事》就是寫我讓他明白什么,也是對小說的再梳理。
田福滿四兄弟取名金玉滿堂,"金玉滿堂"既除了有財富極多,也有學識豐富的意思。田福滿的老父親那個年代就能在當時的國家單位上班,可見當時是村里的能人。老父親是有知識有抱負的人。他在孩子的名字中寄予厚望,希望他們都能富貴也能有學有所成。下一輩男孩取名國之棟梁,女孩取名沁園春雪。最后老四的女兒沒能露面,但是作者是給她叫國雪來著?!肚邎@春.雪》里最后兩句是"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個名字有可能也是老父親的安排。希望田家后人能夠出人頭第。
在那個年代,甚至現(xiàn)在都有這樣的觀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田家人的名字里就貫穿著這樣的觀念。作者想表達的就是這個觀點其實也是一個悲劇的起點。
田福滿雖然很有錢但是他知道父親希望他成為什么樣的人,他把成材的希望寄托在孩子們身上,但是一個個都讓他失望了,這是他很大遺憾。晚輩的學業(yè)凝聚著家族的希望,這對孩子們是很大的負擔。田福滿和孩子們的親子關系不正常,孩子們與他無話可說,也和那個觀念有關系。
現(xiàn)在是用錢衡量成功的社會,田福滿都是個體戶了,可以說是成功了。但是年入百萬的人把他的孩子送到好友忠民那里學技術,他一方面看不上忠民掙錢少,但又把他的孩子送到了那里,骨子里還是覺得座辦公室看電腦看文件才是一種上等生活,因為這是從小老父親給他灌輸?shù)乃枷耄@是他原本的理想生活。但是如果他真過上了這樣的生活,他會高興嗎?那倒未必。畢竟掙錢少。
所以在這里兩種價值觀開始撕扯。哪種才是成功呢?這個才是需要思考的地方。有錢就是成功嗎?讀書不好的人就不能成材了嗎?何為成材?田國梁經(jīng)歷了父親的死亡一夜間變的淡定懂事。作為普通人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能擔當起生活的擔子能經(jīng)得起挫折的考驗就是成材。
田福滿重男輕女的思想也是悲劇的起點。老二出生,得知是女兒,都不看上一眼。但唯獨這個女兒考上了名牌大學,是這個他嫌棄的人了他此生的遺憾。重男輕女本身就在意香火延續(xù),可是田家大兒子不幸夭折,二兒子國梁當時又不成器。這里就是一再否定"重男輕女"的觀念。
田福滿去看兄弟后才發(fā)現(xiàn)血脈相連未必是親兄弟。在農(nóng)村尤其是大家庭,集體主義觀念特別明顯。一人都難全家上,這樣的家庭才是和睦的好家庭。這樣的家庭鼓勵個人為集體犧牲。但是作者在這里想說的是,雖是同胞兄弟,但是性格也可能不同,人生之路的選擇也有差異,總歸本就不是同路人。先認清人的本性,才能去談親情。
田福滿和忠民夫婦的聊天內(nèi)容表現(xiàn)的也是兩種人生觀的沖突。古語有言: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又有言,人活臉,樹活皮。人人都不想被小看,被笑話,所以爭做人上人。田福滿做什么都不甘落于人后,一生為名利而奮斗。而忠民夫婦,不干二層樓,也不買車,不怕人笑話,也不想被人高看,孩子結婚的事上也能做到順其自然,最后孩子也娶妻生子。忠民夫婦的人生相對田福滿來說平淡許多,但不見得不幸福。
在小說下半部分對田福滿居住的村莊進行了細寫,這一部分是參照我們村的現(xiàn)狀寫的。
二層樓房越來越多車越來越多,但是大家又都抱怨人情越來越寡淡,民風越來越不淳,生活越來越艱難。這樣的背景必然會引起主人公的思考,這個世界到底是怎么了,為什么"恨人有笑人無",為什么"笑貧不笑娼",大家都討厭互相攀比,但是又不得不攀比。
田福滿有三百平的豪宅,可是自己卻未在里面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這真是那句,"到頭來卻為他人做嫁衣裳"。如果人知道自己花費心力獲得的財富卻無福享受,當初是否還會勞神費心去奔呢?
田福滿對自己兒女的人生規(guī)劃太多,他一意想以愛的名義安排別人的人生。為了兒女,也害了兒女??梢娝膊粫斠粋€父親。
田福滿朋友為他的后事操心,只是說明一種因果,他對別人好,別人也對他好。
憨憨好漢讓田福滿給閻王稍話的情節(jié),也是我們村真實發(fā)生的事。有的人想長生不能長生,有的人想早死卻不能早死。似乎這一輩子該受多少苦享多少福都是定的??嗍懿粔蛞沧卟涣恕K拇蟾绾屠夏赣H都是這樣。但是誰都代替不了誰承受人生的苦難。話說人生如戲,那么人生命的長短不因人自己的意愿而定,而因著人扮演角色的戲份而定。雖然在世的人還在感慨田福滿的早逝,但是田福滿發(fā)現(xiàn)只是他的戲殺青了,也不遺憾。
田福滿最后明白了,人這一輩子就是空空來,空空去,一輩子掙了那么多其實不是自己的。
說是人生如戲,但是其實也沒扮演好該扮演
的角色。過了一輩子也是糊里糊涂的。
田福滿被兩人帶來帶走都是參照《紅樓夢》寫的。
很多年沒有參加葬禮了,對村里的送葬的風俗也早都忘了,刻意不寫靈堂的細節(jié)因為作者確實不知道,聽說村里現(xiàn)在送葬都不唱戲了還有唱歌的。所以那個哭靈戲完全是想象,只是烘托一種悲傷的氛圍。
曲終人散。
人生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