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買2月回家過年的機票,發(fā)現已經快被搶光,不禁心慌。
于是我們采訪了幾位,像我一樣在外地的年輕人,在他們準備回家過年的前幾個月。
窺探了他們的生活。
1、Ho
24歲 建筑行業(yè)從業(yè)者
家鄉(xiāng):四川
到北京三年
Ho拍攝的北京
關于在北京的生活,我們問了他幾個常規(guī)問題,以下是他的回答:
“最喜歡的東西是太陽和晴天吧(因為實在沒有其他能提起興趣的東西了);討厭的東西太多了,最討厭,交通吧,太堵了。
其實不能說典型的一天,千篇一律的一天,六點半起床,七點半上班,忙忙碌碌一上午,中午12點下班吃飯,下午一點上班,到晚上五點半再下班,吃飯,到家六點過吧。然后就是自由時間,有時候加加班,一些沒處理完的東西,基本就是很正常的一天了。”
Ho在北京工作場景
Ho說想念家鄉(xiāng)的東西太多了,一定要說最想念的話,他選麻將。
說起以后的計劃,他表示三五年內會在北京,以后還不知道,但是心里覺得還是會回四川。
Ho拍攝的北京
2、宋蒲蒲
25歲? 正在考心理咨詢師
家鄉(xiāng):四川
到美國丹佛三年
宋蒲蒲拍攝的丹佛
對于目前生活和丹佛,宋蒲蒲描述得很簡單:
“最喜歡丹佛的天氣,討厭的是離家那么遠并且沒有直飛的航班。
典型的一天就是:起床、運動、上班、回家、睡覺,有時和朋友小聚。
最想念家鄉(xiāng)的吃的。”
宋蒲蒲拍攝的丹佛
對于會不會留在哪里或回到家鄉(xiāng),她的回答也不確定,但能確定的是,不會在一個地方呆太久。
“應該不會在丹佛待下去,平均四年換一個城市吧。
我還沒想好會不會回家鄉(xiāng),離家很久了,應該會回去一段時間,我喜歡體驗不一樣的東西,不確定會不會定下來一個地方。”
宋蒲蒲拍攝的丹佛
3、生蠔
地理信息科學專業(yè)學生
籍貫遼寧,生長于北京和包頭
到海南海口一年零三個月整
生蠔拍攝的長安街
關于海口這個城市生蠔并不喜歡,但她把這里的生活安排得很規(guī)律和嚴謹。
“海口的一切都讓我厭惡,狹小的城市區(qū)域,過于潮濕的空氣,夏天極熱的氣候,講著我聽不懂的南方口音的人群,難以認同的飲食風味,昂貴物價和低廉收入的反差,成群結隊出現的電瓶車,淺薄的文化底蘊,重商輕學的思想,太多東西讓我難以適從。唯一讓我不抗拒的,大概只有這里的清補涼還比較好吃了。
在海口的每一天都大體相同,上午常處于休眠狀態(tài),有時去上課,下午沒課的時候會練字看書,晚上隨意回來走一走,散散步,回來洗漱完畢找部電影打發(fā)時間,再昏昏沉沉睡去,期待著新的一天開始,又深知并不會有什么改變。”
或許這種對于大學生來說過于單調的生活,是生蠔的一種對抗吧,對抗于這個相對單薄的城市里,相對單薄的生活。
說起家鄉(xiāng),生蠔的語言變得興奮和繽紛起來。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三個城市(遼寧、北京、包頭)都算我的家鄉(xiāng),其實這三個地方的飲食習慣和氣候大體相似,我很快就能適應。熱愛他們四季分明,熱愛對傳統文化強烈的認知,熱愛深厚的文化藝術積淀,也熱愛所有讓我的胃無比想念的美食。”
關于以后的生活地方,她很堅定,表示一定不會呆在這里,會回北京。
生蠔拍攝的雍和宮
生蠔拍攝的三里屯附近
生蠔拍攝的北京胡同
生蠔拍攝的前門大街
4、記憶的陌生人
24歲,建筑資料員
家鄉(xiāng):四川
現在生活在云南德宏
到云南二年
記憶的陌生人拍攝的德宏街道
對德宏的生活,記憶的陌生人沒有特別喜歡或厭惡:
“最喜歡這里氣候好,環(huán)境好,天藍,空氣好,生活節(jié)奏慢;最討厭的:這里落后,沒有繁華城市該有的東西。
在這里典型的一天:早上街上除了早起的上班族就沒有其他了,個體店開門晚,這個城市很慵懶,到了中午街上的人才多起來,晚上吃宵夜的人很多,鬧到兩、三點這個城市就安靜了。”
記憶的陌生人拍攝的德宏好天氣
說起以后在哪里,她用“隨緣”這個詞,不過可以選一個城市的話,她希望是家鄉(xiāng)。
因為那里有她兒時的記憶,還有兒時的朋友,熱鬧好玩。當然還有讓人想念的火鍋。
記憶的陌生人拍攝的德宏鳳凰花
記憶的陌生人拍攝的德宏大金塔
5、柴郡貓
32歲 ,偶爾做生意、臨時工、銷售
家鄉(xiāng):內蒙古錫林郭勒
2013年開始主要在山西大同
柴郡貓拍攝的大同
柴郡貓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比較單調,或許和他的性格有關,他好像也滿足于異鄉(xiāng)生活的簡單:
“讓我喜歡的是相對于我的家鄉(xiāng)物價(尤其是食物、食材)不貴,還有這邊帥哥是我喜歡的類型,討厭的倒沒什么。
生活很單調,沒有什么特別的,想對與其他的年輕人,比較獨居,喜歡自己做飯吃。”
說起家鄉(xiāng),柴郡貓語言里都是細節(jié),他最想念的是在家里的媽媽:
“最想念家鄉(xiāng)的牛羊肉、奶茶,還有我媽媽,我親人和我家的小羊小牛還有貓咪。
未來不會生活在這里,因為媽媽不在這邊,需要照顧媽媽。
如果有條件,當然是回家鄉(xiāng),有錢在家鄉(xiāng)可以隨便嘚瑟,但沒錢哪里都可以混,就是不能回家鄉(xiāng)。”
我們問他拿照片,他給照片附上他的獨家解說,他說每一張照片都是他對這個城市的記憶和感悟:
火車站: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無論熙攘的人群,還是清冷的夜,都讓我感到親切,對枯燥的青春,對一個來自高原的人,火車站意味著未知、充滿新鮮感的異鄉(xiāng),火車站就是一個濃縮的小社會,眾生百態(tài),底層人的喜怒哀樂。每次坐火車,都想到千尋趕往錢婆婆家的那一幕。
四合院:是我對山西人的印象,四平八穩(wěn),守舊,又很土。
大樓:這是城市里難得的有些時尚氣息和都市感的建筑,每次走到這里,心想:哦,這多少還有點城市樣兒。
藍框小店:就像我小時候家鄉(xiāng)的藍油漆門窗,我喜歡淺藍色門窗,很清涼,每次看到藍色門窗,我就忍不住拍照,心里一絲清爽。
選擇去異地學習或工作,
或許我們都曾豪情萬丈,但最后無所謂歸來是否空空行囊,因為人生難得有機會去選擇未知。
致所有的勇氣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