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牙語

這幾天往返醫院做各種檢查,一周左右,花費不菲,沒發現啥大毛病,但看著一張張檢查數據里不是偏高就是偏低的,心里咋能不七上八下,醫生給出的建議聽得也是云里霧里。還不是缺少了相關基礎知識做支撐,兩眼一抹黑么,再想想各樣亞健康狀態齊出現的現狀,哎,自己對身體太不負責任了,盡管主治醫生還是同學,依然有明顯的隔行如隔山的隔膜感。

知識面太窄了。

到了一定年齡,啥都不如了解一些基本護理知識更實惠呢,這,才是對自己最大的愛。

這不,想啥來啥,上班通勤路上打開”“非凡精讀館”,是金鉑醫生解讀的《牙齒,你還好嗎?》,心中一動,這牙齒跟我可是“死磕”了不少年。

先說近的,兒子兩歲多時,一口細膩如貝的白白乳牙剛長齊,上樓梯時,一個不小心,門牙磕掉了兩三顆!到現在,兒子那滿口流血的畫面還在腦海浮現,小家伙撕心裂肺的哭聲猶在耳畔。如今換了兩顆恒牙,卻是“地包天”,不美觀不說,外加還是氟斑牙!天吶!咋回事呢?!

沒少跟牙醫打交道,得到的答案卻沒有有效解決辦法,問咋回事,說要么是因為孕期營養缺失,要么是出生后喝的水質不達標,或者是因為吞食了過量的牙膏……這都是啥事嘛!越聽越手足無措,又徒增無能為力。

再想想我自己,年幼時就因蛀牙疼痛,一吃飯就哭,爸總是哄我,后來就有了第一次拔牙的經歷,不堪回首……印象最深的是大學期間牙疼,正好趕上校慶,舉??駳g,徒留我一人在宿舍里,因牙疼難忍而哭泣,后來到私人診所,醫生用工具一根根挑斷我的牙神經時,那種“咯咯蹦蹦”的聲音和劇烈的痛感到現在還能清晰的回憶起。如今,我的上牙第一、第二前磨牙,早已被醫生磨得剩一點點,外面套的是價值不菲的牙套。

還有,當年拔智齒時,兩個醫生合力,又是鑿子鑿,又是小錘撬,嚇到排在后面那個小孩哭喊著說回家再也不拔牙了…………

唉,牙齒對我和孩子真的是“優待有加,“想說愛你不容易”咋。

所以聽到這本書,看到這本書的名字,自然引起了我足夠的興趣,一聽,還真是缺失了太多牙齒的相關保護知識,我,已是“往之不諫”,孩子總可以“來者可追”吧,不該錯失保護孩子們牙齒的知識是不?

趕緊惡補一下吧。

先來弄清楚了牙齒的名字。

用限法檢查——在口腔的中點畫一個十字,然后分成四個象限,每個象限一共8顆牙齒。這8顆牙齒從前面到后面依次是:中切牙(門牙),然后是側切牙,接著是尖牙,再接著是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寶寶出生5個月后,萌出第一顆乳牙,是寶寶開始斷奶的象征,不用再純母乳喂養了。

怪不得那時候喜歡筷子沾菜湯呢,也有“五六個月聞得五谷香”的說法,正好與長牙期一致。

到了6歲,孩子長出第一顆恒牙,是第一顆磨牙,也叫六齡牙。這顆牙齒是咀嚼的主力牙,如果齲壞或拔掉,我們的咀嚼功能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瞧我,光知道關注孩子的門牙換沒換,卻忽略了后面的磨牙,趕明兒起就得細細瞧瞧老二的磨牙并提醒他刷牙更得走心些,保護牙齒,從娃娃抓起,萬不可重蹈我的覆轍了——牙疼不是病,疼起來可真要命!

到了12歲,我們會長出第二顆磨牙,也叫作十二齡牙。它是我們進入青春期的象征之一。閨女當年我也沒注意過,慚愧慚愧

18歲之后,會長出第三顆磨牙,它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智齒”。為什么叫智齒呢?因為18歲是成年的開始,象征著智慧的到來。

只是很悲催,我的左下方智齒因為長歪了,幸虧趕在它傷害隔壁牙之前給拔了,否則禍害無窮,現在對應的那顆磨牙也因為沒了“咬合”對象加持,總是塞食物殘渣到牙縫里,好不困擾!

還有,我的牙齦萎縮很明顯,一張嘴,倆大門牙幾乎裸露著牙根,忒影響“市容市貌”了些。

這與牙周病有關。

有研究發現,1立方毫米牙菌斑含有10億個細菌,種類超過300種。如果沒有牙菌斑,我們就不會有齲齒,也不會有牙結石。

這巨大的數字看著嚇人吧。

齲齒就是牙菌斑對牙釉質的腐蝕造成的。開始時,它會使牙釉質形成一個齲洞,接著會到達牙本質,再接著會到達牙髓腔。

我的幾顆磨牙都有齲洞,不得不找牙醫填補。

唉,一口牙,沒幾個好的!

書中給出預防和治療牙周方案:定期清除牙結石,謹慎選擇牙科產品,不吸煙。

我的牙齦萎縮怕是沒有定期清楚牙結石外加遺傳因素吧,老爸可是四十多歲牙齒就開始脫落了呢,現在已是滿口假牙嘍。

說回孩子吧,畢竟還有彌補的機會不是。

8歲以下的兒童盡量不要使用含氟牙膏,3歲以下的兒童尤其不要使用它。

再買牙膏可得細讀說明書了。

3~6歲的孩子乳牙的牙釉質比恒牙脆弱,所以更容易齲壞,尤其是孩子經常吃零食,或者缺乏咀嚼時更容易引發齲齒。所以,早晚刷牙就變得非常重要。乳牙的健康直接決定恒牙的健康。

倆孩子已經錯過了保護乳牙牙釉質的黃金期了,只能從刷牙上下功夫了。

書中很貼心的給出建議:

刷牙方法用旋轉式。餐后不要立即刷牙,飯后半個小時后再刷。如果餐后馬上刷牙,就容易造成牙齒的磨損。因為吃完東西以后牙齒會脫礦,牙釉質會變軟,馬上刷牙會磨損牙齒。

瞧,小貼士多必要。

這不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識么?我們人體最堅硬的、陪伴我們終生的牙齒,可不能忽視了。

聽讀這本書,太給力了,利人又利己。

就是得多學些與身體有關的醫學、養生方面的常識,常伴左右,讓生活品質再提升些。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