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Me?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不盡然但有一點普遍性。

戀愛時雙方濃情蜜意,眼中看到的多是對方的優點,心中有一片智慧和空間給對方,事情也多朝好的方向想,幻想是美好的。婚后隨著關系的穩定,家務事的增多,孩子的出生,經濟的壓力,看到的多是對方的缺點和做的不好的地方,矛盾也增多,幻想變成了期望也成了失望甚至絕望,關系出現危險的信號,調整不好容易走向破碎的邊緣。

在這個危險關系過程中,常常聽到一方報怨,我為這個家付出了多少,犧牲了多少,TA卻什么都不做,不改,錯的是TA,TA不改這日子沒法過下去了。我做的夠多了,我受夠了,太累了…

真是這樣嗎?真實情況可能真如此。但正因為如此,所以急需改變的恰是我!

此簡文僅從幾個觀點給些啟發思考;

1:犧牲了自我,完全為這個家;因為傳統社會角色的分工,大多是女性,她們把生活的重心和希望完全放在了愛人和孩子的身上,迷失了自我,一個人都不愛自已,愛不好自已,如何能把正確的愛給別人。愛滿自溢,自身有愛了,才能更好的傳遞愛。如果自已內心都極度缺乏自愛,而渴望別人的愛,這是永遠得不到的滿足的愛。得不到愛的養份,內心失衡,情緒和行為自然不良,導致極易沖動和憤怒。關系緊張成為家常事。

2:錯的是TA,不是我,如果只是爭論事情的對錯,已是下策。在家庭關系中,關系大于事情,糾結于對錯而忽略關系屬本末倒置。即使爭贏了關系差了有何意義?何況清官也難斷家務事,角度不同,位置不同,對錯本來就模糊。如果能在負面情緒即爆發時,停頓想一想,對關系有何壞影響?對事情有何益處?破壞感情關系的事能少做就少做。

3: 我付出這多,任誰都知。我沒錯,我不需改。要改的是TA。重點來了,因為我付出,我對對方有要求,TA沒按我的要求,我就不爽,要求TA改變。人,沒有自已意識到要改,沒有自身內驅力,是很難改變的。

4: 和親人一起,潛意識里要求更高,比如說:別人不理解我,你還不理解我?別人不明白我想要的,你還不明白我想要的?親人可能會比外面人了解我們更多,但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就像我們也不能時時理解對方當前所想和期望。有些事不妨直接說出你的感受和想法甚至要求,溝通更順暢,不用猜來猜去生悶氣。同時由于每人從小的成長環境不同,我們用自已的單向思維要求對方,要求對方按我說話做事方式回應我,這也是不現實的。比如你是急性子,你不可能要求對方慢性子也像你一樣,只能互相去理解適應包容對方。

5:當下的力量,和親人相處久了,很容易犯一個錯誤,有時一件很小的事就引起洪荒怒氣,吵得不亦樂乎。其實根源是累積的情緒,過去的不滿逐步累積,當前的小事成了壓挎理智的最后一根稻草,壓力瞬間過度爆發。對方還覺你莫名其妙。當下事當下解決,或遺忘掉,情緒不過夜不累積。難,但意識到了,養成習慣慢慢改變了。

6:面對長期合法穩定的關系,我們多了安全感就反而少了謹慎性,,說話做事無所顧忌,放肆,沖口而出,順手就做,不考慮后果,直接造成關系的緊張。

一段關系中,誰認為自已最痛苦,誰多以應該、不應該來要求對方,誰就最應該改變!

停止抱怨,改變自已,尋求自我的力量,自學、自醒、自救、自愛、自尊、自信。這可說是唯一的有效辦法。

改變是不習慣的,可說是痛苦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本性難變,改變的是提高你的認知,你的思維,你的意識和潛意識,心中使終有一片空間和智慧給自己,給對方。認知高了,就不會常為小事生氣,情緒就穩定;內心強大了,內在力量強大,內求不外求,就不會由期望到失望。打個比方:一個小孩子,想舉起一個幾十斤的杠鈴,教TA扎馬步,教TA技巧,幫TA抬高,舉起來也是顫顫巍巍,舉起來也易傷到自已,危險至極。假如是個成人,不用教,輕而易舉舉起,不用技巧,不用借助TA人,也沒有危險,只因成人自已已具有這個力量。

修行自已,調整的只是自已而已,我的世界我做主。當我具有力量時,舉重若輕,安全至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