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街日記》一部能聽到大海聲音的治愈系電影

生活中的人來來又去去,自己的日子還是要一步一步走。

這部電影是我記憶中的日本海邊小鎮的模樣,干凈的小鎮街道,充滿活力的四姐妹,一個日式老房子,面朝鐮倉的大海,院落里有棵梅子樹,海邊,櫻花樹,中學,和服,煙火節,海貓食堂,沙丁魚,梅子酒,車站,特有的元素組成這個有種夏日午后海邊聽著海浪聲聞著海腥味在二樓陽臺午歇的散劇,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四姐妹堅強獨立,就這樣也好,純粹而美好而無足輕重的瞬間組成的一個個小確幸不正是人生的組成部分么,大多數想要也就是這樣沒有戲劇性人生平淡生活,戲劇坎坷又如何,對生活充滿美好的向往,永遠是言之不盡的話題。

其實也是有劇情的,十五年前跟著小三跑了的父親的葬禮,大姐幸,二姐佳乃,三姐千佳,在葬禮上遇到了成為孤兒的同父異母成熟懂事的只有14歲的淺草鈴,包容的三姐妹接納了這個曾搶走父親的女人的女兒。其實每個人的內心多少都是脆弱的,幸姐對母親的不滿,對三個妹妹半姐半媽的關愛;佳乃喜歡喝酒,情感中跌跌撞撞;鈴聰明懂事,開始對同父異母珍藏對母親的思念,小心翼翼。似乎只有千佳沒心沒肺過的簡單自然。

2個多小時的電影,春夏秋冬的劇情,始于葬禮,終于葬禮,與小鎮鄰居的交往,愈發能感覺到整個小鎮似乎對剛搬過來的小玲充滿了善意。幸姐和小玲才是整部戲的主角吧,雖然更喜歡扮演佳乃的長澤雅美多一些。

電影中梅樹是主線,代表著一種輪回,梅子酒是承載情感的載物,姥姥釀制的20年梅子酒,到小玲來了之后第一次采梅,制梅子酒,不僅把四姐妹聯系在了一起,梅雨中,幸姐和媽媽去姥姥墓前掃墓,回車站的路上媽媽說,好多年沒有經歷梅雨了。幸說,是啊,北海道沒有沒有梅雨。媽媽接著說,做完梅子酒才會感覺,啊,夏天來了。幸去給媽媽拿梅子酒,媽媽提醒到“那邊很滑,小心點”細碎自然的對話中,幸和媽媽終于和解了。最后在海邊,幸姐對佳乃和千佳說,爸爸雖然很失敗,說不定是個溫柔的人,所以才會給我們留下一個這樣的妹妹。點點滴滴中透漏著是枝裕和對感情劇的深刻把握。

豆瓣8.6分,實至名歸吧,推薦有時間的話可以看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