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之勇氣,得之期盼

今天去買了一捧花,拿回來自己修剪,自己插。終于修出了自己想要的感覺!

以往修剪時,我會想著:這么長的花枝剪掉多可惜啊,它們長這么大也不容易,于是,我會象征性地斜個45°角剪掉一段,只是為了適合花瓶的高度。

這次修剪時:起初也是像往常一樣,斜個45°角象征性地剪掉一小段,以為留得越多就似乎是給了它更多的生命??刹迦牖ㄆ亢罂偢杏X不好看。雖說不同種類的花之間剪出了高低落差,但總顯得凌亂、分散。

看著這個有著婦人之仁的作品,內心真是凌亂不堪。

后來實在看不下去,我把所有的花從花瓶中又都拿出來,放在桌子上,觀想著自己想要的造型,按照自己想要的感覺,排列好花枝的高低錯落,試出適合的長度,然后再重新修剪。

其實,清楚明白地知道“修剪成什么樣”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買花時就詢問老板的建議;上網搜圖片;親自去上插花課(說實話,我還一直都挺想去的);還可以自己觀想出自己喜歡的造型。

我自認為我的觀想能力還不錯,專注于想一個造型其實也不會是很難的事情。

經過3個多月刻意清理的練習,漸漸地,我會有意識地去觀照自己的內心,會問自己“當我感覺不好時,限制性信念是否又跑出來了?”如果有,就用清理的辦法,或是用內觀的辦法,為的是達到自心的平靜。

自心如果足夠平靜,那么先天具備的能力就會以靈感的方式顯現出來。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成果!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以前,我注重于“一枝花的榮辱”,似有同理心,但對于花枝來說,剪長剪短,總是一剪刀的事情,只有量的不同,而沒有質的差別。

若是僅僅關注花的榮辱,大可以不買花,就不用對它“咔嚓”一剪刀,眼不見為凈。“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嘛?。ü?/p>

買花是為了裝扮,無論是居室,還是心情,無論外在,還是內在,為的是達到提升內在的振動頻率。

顧忌每枝花的感受而不舍下手、不敢下手,甚至手下留“枝”,就完全達不到捧花、插花的整體效果,甚至有舍本逐末之嫌。

轉而注重于“我想要什么!”,效果似乎來得更明顯、更迅速!

秋愷老師《A.S.K.A.》函授課程的第一主題就是:“如何向宇宙下訂單”。下訂單之前有一個重點:你要非常、非常、非常清楚地知道你要什么。

向宇宙下訂單,不是像你想的那么簡單! (點這里,你可以獲取更多?)

《秘密》一書中也強調:你到底想要什么?

那么,對于我買回來的這束花,我想要把它“修剪成什么樣”就是我需要向宇宙下的訂單。

這又讓我想起多年前我去一理發店理發的事情。平時,我都會找老板剪頭發,可碰巧那天老板有事出去,一時半會兒也回不來。咋辦呢?來都來了,頭發總得剪吧!

店里有個小伙子,待在這個店里也挺長時間了,可以算是這個理發店的老員工了。我就決定讓他幫我剪了。

從第一刀開始,剪刀倒是沒停過,不過,半個小時過去了,只見頭發“嗖、嗖、嗖”地短下去,卻依舊看不出一個清晰的輪廓。

看得出來,小伙子很用心地在剪,只是,聽得出來,這剪刀聲落得不是那么干脆……也許在他內心中沒有一個清晰的構想吧!

后來,還是換了理發師。

兩相對比,就能明顯地感覺出兩位理發師的區別。

后一位理發師,落刀干脆利落,修剪長短分明,不一會兒就顯出了我要的輪廓。當然,要比預想的短了更多。

也許,前一位理發師內心中,沒有自己固定的觀想;而后一位理發師不僅自信,而且,他有充分自信的理由,那就是:清晰的觀想。

清晰的觀想,就會得到清晰的結果。

想要有清晰的觀想,首先就得非常、非常、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而我,不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因為我想要的太多。我要的,總是同時有著互相的沖突:一來想不傷害花,二來卻又想讓花為我帶來無限的美好。

“人不能太貪心了。”——《人民的名義》尤其是所思所想有沖突的時候。

《秘密》一書中也說道:不好的思想和好的感覺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在得的同時,必有失的可能;
要有得的期盼,必要有舍的勇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