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背后的“潛規則”

最近發生這樣一件事:年近30的表姐訂婚了,家族里的人都很為她高興,確切地說,是如釋重負,其中當然是表姐的父母反應最為強烈。

也許只有我注意到表姐臉上寥寥的微笑。

或者是他人也注意到了,但是----這跟“我”有什么關系?

后來和表姐單獨兩個人約出來玩,午飯去吃日本料理。等上菜的空檔時間里,我跟她說起她訂婚的事情。沒想到才聊了幾句,她竟然失聲痛哭了起來。

我這才意識到她微笑背后深沉的無奈與悲哀。

我趕緊安慰她,岔開去談別的話題,但是她執意要跟我說她憋屈在心里很久的話。

“除了你之外也沒有人會聽了。”她用餐巾紙遮住發紅的眼睛說。

餐巾紙一下子濡濕了。

真正做出訂婚這個決定發生在一個月之前,那時表姐和她的男朋友通過相親認識不到半年,表姐希望再相處一段時間確定這場“終身大事”,但是雙方的家庭已經迫不及待。畢竟男方也已經三十多歲,生兒育女的壓力在各方的一遍遍重復強調之下在表姐和她男友的心里越來越重,她也第一次感覺到什么叫做“人言可畏”。

“好像全天下的人都在告訴你一個信息:過了三十歲你就嫁不出去了。”

其實按照表姐的經濟條件,她完全可以實現自我獨立,十分優雅地過一個人的生活。她也很享受單身的自由與無拘無束。早幾年之前她甚至已經做好了不結婚不生孩子的準備,但是所有人都告訴她:

不!可!以!

一拖再拖到三十歲,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的一逼再逼,她終于被“三人成虎”式的強調動搖了。

不結婚?老了怎么辦?很苦的。

不生孩子?誰要你?老了怎么辦?很苦的。

一直年近三十歲,她依然不明白結婚的意義,她也不喜歡小孩,但是她終于找到一個安慰自己的理由:“大家都結婚了”而且“大家都生小孩了”。

她希望自己有一天早上在孩子的哭鬧聲中醒來的時候,不會自我清醒地打算這條脆弱的理由。

“為什么我不可以選擇不同于結婚生子的另一種生活模式?”她看著我,“只有我一個人對這種模式感到厭倦嗎?”

我移開我的眼睛。

轉而聊起她認識了不到半年的未婚夫。

“我不太了解他。我也不想了解。”

我疑惑地看著她。

“越了解就越會發現對方的缺點,相親認識的都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的,懂嗎?”

我點點頭,但對她的回答覺得心驚肉跳。

你在同一個“半陌生人”結婚嗎?

“快三十歲了還能奢求什么?”

她凄惶地看著我。

和她告別之后我觀察了一下身邊的女性,越發覺得表姐的悲哀背后強大的不可抗力。

所有的女性千篇一律地走在三十歲前結婚、生子的軌道上。就像火車上的車廂一節節進站一樣。生命仿佛單一到只剩下這一種模式,這種模式甚至成為了大家的“集體無意識”。對大眾來說,遵循這種模式是天經地義的事,而脫離這種模式就意味著離經叛道并且注定受到種種阻力。所以獨身和丁克的人數少之又少。然而持續升高的離婚率是否在說明已經有人發現這種模式的單調?

但是我依然無法明白這種模式的來源與制定者?從未有一條法律規定女性必須在三十歲之前結婚。但是這條規則已經到達了人人心照不宣的深入人心的程度并且被極大地實踐與恪守,其效力甚至大于一些邊緣的法律。

然而不禁要問的是:誰給女性制定了這樣一條“潛規則”?“規則何時能被打破?”怎樣被打破?

多久之后,“離經叛道者”才能擁有平等的未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16年5月23日,我依然無法在我的思想中剝離掉有關于這段感情的一切。曼曼說,一段這么深的感情在這么傷的時機里結...
    是最好的安排閱讀 260評論 0 1
  • 額頭上流著血 這一次我傷得太重 同行的路人啊 你可以給我敷藥 也可以扶我一程 只是不要問侯 不要唏噓 更不要看我的...
    我自盛開閱讀 317評論 1 3
  • title: 《鋒利的jQuery》三、jQuery的DOM操作date: 2017-07-03 09:23:54...
    Gary23閱讀 399評論 0 1
  • 你一說要學什么東西,人們就發笑。 ——選自李笑來博客 看得...
    小鈺鈺子閱讀 29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