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我沒有自己的名字>
? ? 以往寫讀后感都是在讀過某一本長篇小說之后或是有規定任務才會寫的,但這次卻不同。這一周我繼續讀了余華先生的文章,不知為何,雖然每次讀完余華先生的文章心里都會不舒服,但余華先生的文章依舊對我有著很大的吸引力?!痘钪肥侨绱?,《黃昏里的男孩》也是如此?!痘钪愤@本書我讀過了很多遍,然而每一次讀都會淚濕衣襟,書中人物的悲慘命運讓我不得不感嘆世事無常。
? ? ? 這一周在重讀了余華先生的《活著》之后,我又拿起了《黃昏里的男孩》這本書,《黃昏里的男孩》是一本中短篇小說的合集,由十二篇短篇小說構成,或者說是由十二個小故事組成。在這十二個小故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沒有自己的名字》這篇小說。
? ? ? ? 在《我沒有自己的名字》中,余華先生塑造了一個“傻子”的主人翁形象,主人公是一個小男孩,大家都說他是傻子,都以歧視的眼光看待他,而且誰也不知道主人公的名字是什么。除了陳先生,陳先生在文中是一個關鍵人物,或者說是文中唯一的一個好人,他與其他人不同,他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叫“來發”,他會關愛、照顧來發,他是善良的。其實與其說主人公來發是傻子,不如說其他人才是傻子。來發善良,用心的、有感情的對待別人,哪怕是一只狗,他也真心的對待。而其他人看似正常,內心確是丑陋的、黑暗的、愚昧的、不正常的。他們歧視、嘲笑來發,做出的各種舉動更是讓人啼笑皆非。
? ? ? ? 看完這篇短篇小說之后,我在想到底什么才是傻,是智商不足但為人善良為傻,還是智力正常但毫無人性可言以取笑他人為樂為傻。
? ? ? 文中多次提到“我是誰”,主人公“沒有自己的名字”,但又有無數個名字,任何東西都能成為他的名字。人們以無數個名字稱呼他,但只有陳先生以他自己的名字“來發”來稱呼他。只要陳先生口中的“來發”一叫,來發就會心里一跳,可見自己的名字給他帶來的溫暖與力量。在這里,我感悟到,任何一個人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忘了自己的出處,不能忘了“我是誰”,不能忘了自己的根。
? ? ? 可是后來又出現了轉折,許阿三們喪失了人性,竟然想要吃來發的狗,而陳先生和來發自身的自尊卻成了來發磨滅自己的幫兇。盡管來發知道許阿三叫自己只是為了要借自己引誘出躲在床底下的狗,然后燉了狗吃掉,但是來發在聽見自己的名字之后就完全呆掉了,“我心里咚咚跳了起來”,然后他還是不由自主地蹲下去喚了狗。在這里,我覺得來發似乎被什么東西束縛住了,難道僅僅只是因為一個名字嗎?不!不是!他是被他自己的內心以及整個外部環境束縛住了,在我看來來發的內心是渴望被平等對待不被歧視的,所以他在聽到別人叫自己的名字之后,他以為自己終于得到了平等的對待,于是他懵了,而因此,最后他成了許阿三們的傀儡,失去了自我。而當他意識到自己成了殺死狗的幫兇之后,無盡的孤獨、無助、傷痛、愧疚一起向他襲來,他的精神世界漸漸變得冷漠而麻木,他對自己說“以后誰叫我來發,我都不會答應了?!睆拇耍闪艘粋€真正的沒有自己名字的人。
? ? ? ? 這是一個欲哭卻無淚、欲恨卻無力,明明心中有聲聲吶喊,卻遲遲出不了口的故事。酸酸的苦澀感,從頭至尾,逐漸聚攏,久久不能消退。心中的壓抑感越來越深,越來越濃厚,可是卻無處發泄。讀完這本書我最深的感受大概便是消除歧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