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繼續講解時間和資產價格的關系,重點講了股市是否可以預測的問題。
上周把時間引入了我們思考的范圍,把物品劃分為易耗品和耐用品。并指出收入是一連串事件收入的總和,耐用品的收入是未來所有收入的總和。比如一顆蘋果樹不只是今年結的蘋果的價值,而是未來所有蘋果的價值和。
預期決定價格
那什么會影響一個資產的價格,是人們的預期。比如人們預期這顆果樹能活100年,那這個蘋果樹就值未來100年結的所有蘋果的總和。但如果人們知道5年后,蘋果樹所在的土地要被征用蓋樓,那這個蘋果樹就只值未來5年結的蘋果的價值。
蘋果樹還是那個蘋果樹,只是人們的預期發生了改變,它的價值就立刻發生了改變。
那什么會影響人們的預期呢?答案是新的知識,那些今天不知道,以后才會知道的知識。因為如果今天已經知道,那就是已經被人們消化,影響了人們的預期,已經體現在現在資產的價格中了。
又因為新知識會的產生和公布是隨機的,是無法預測的。所以股市的價格是無法預測的。
股市有沒有泡沫
因為知識會快速被人消化,并提現在價格中。也就是說價格就是反應了人們對于一個資產的價值認知,所以說是沒有泡沫這一說的。
泡沫不能說是市場的失靈,只能說是市場是真實的反應了人們的預期。人們的預期有沒有可能是錯誤的?有可能,對于知識的消化是可能產生不一定正確的預期。比如歷史上屢次的經濟危機,看似是市場的失靈,其實也可以是看做是市場對于人們預期的真實的反應。人們就是相信郁金香價值千金,人們就是相信只要投資鐵路就能賺錢,人們相信,只要簽字貸款買房就能穩賺不陪,市場是只如實的反應。這是泡沫么,資產高于真實的價格了么,如果你認為資產的價格取決人們對他的預期,那它就不是泡沫。
只是有一天人們的預期會變。假如有一天人們對于中國房市的預測會變,房子的價格當然也會變化。
投資是時間上的平衡消費
投資和消費沒有本質的區別,我們現在做投資其實也是為了未來的消費做準備。是否選擇做一件事,無非是考慮現在做更劃算還是未來做更劃算。
是歸隱山林嗑藥賦詩,還是寒窗苦讀經史子集,只是一個基于當下環境,如何做更劃算的tradeoff。
放在現在就是,跟時間做朋友,做那些越是長期收益越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