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鵠之志,抱負遠大,我不能浪費時間在低效的學習上

讀書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他人悟自己的人生。

背景:這是一本關于《學習精進》的書。發現自己很久沒有寫讀書筆記了,大二大三看的每本書都會手寫筆記,對那段時間看的書還是印象深刻,而由于考研最近都是看完書后,就放在一邊,并沒有做筆記。今天看了《學習的精進》我覺得有必要重拾自己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

最近考研,感覺壓力挺大的,看了知識點題目還是不會,也做了不少的題目,所以還是很有必要參考一下別人的學習方法,找出自己的學習誤區,收獲還是挺大的。

“不會講述”恰恰說明了學習者,因為真正掌握學習內容。

我嘗試過各種刷題,規定在什么時候完成多少題目,每天有相應的計劃,依然很自律的完成,但是看到書中上面這句話,讓我忽然意識到三個問題:

? ? 1. 對于自己沒有做筆記看過的書,現在已經無法很好講述他具體的內容。
? ? 2. 對于數學、專業課、英語的科目,某些題目,在一定程度上無法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 ? 3. 一定要練好自己的表達能力,而自己的表達能力是建立在對內容的真正掌握。

也給我的學習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那就是自己給自己講題目,自己能夠講得明白,那個題目才能放過。

同時也告訴自己,給自己一張白紙,能夠從目錄一直把該章節的內容都給描述完,如果不能很好的表達,那說明該知識點還是存在問題。雖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而要真正掌握內容,自己做一遍,一定程度上勝過讀百遍,

很多人的學習都缺乏計劃性和目的性,一旦學習受挫就立刻嘗試其他方法,或是重新購買大量參考書及習題。

學習的好處我已經領悟到了,但是我希望自己的學習更加有效率,自己在學習規劃上和目的上都很明確,個人認為我以及周圍的人主要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喜歡買很多參考書,買了一本以后又去買另外一本,單純的圖個心理安慰,事實上并看不完。所以我們的學習缺乏專注性和實效性,最終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書中提到了幾點“讓你愛上學習”的5種方法。

1. 與喜歡的朋友交流。

2. 咨詢相關專家。

3. 閱讀學習名家的著作。

4. 親自拜訪學習名家。

5. 加入相關學習團體。

首先我是挺喜歡學習的,但是這5點建議,也讓我意識到我之前的學習是閉門造車。閱讀名家著作,加入相關學習團體,這個我做的還是挺好的。每年能閱讀一定的書籍,這也讓我收獲頗深。至于加入相關學習團體,我最大的體會就是進入實驗室,那里有老師給我們平臺,讓我們去參加各種省級國家級比賽,也讓我見到了更多更優秀的人。

但感覺第1點我做的不夠,自己有很多學霸朋友,有保研的,有考研很輕松的,自己似乎并不能虛心的向他們請教,并不是覺得他們不夠優秀,只是心里有一種落差感?,F在一想,他們平時也會找我幫忙,那他們并沒有那種感覺,真的應該好好發現這個問題。

至于咨詢相關專家,以及親自拜訪學習名家。但我對以后的人生道路有了新的認識。咨詢相關專家,那我深刻認識到以后一定要多和自己的導師、學長學姐交流(考上以后)。再者就是拜訪學習名家,也許在工作以后,或者在考上研以后,不管他的門票有多貴,每年還是應該參加一些我們這個行業的團體會議,以及自己感興趣的團體,比如自己一直想學口琴,買了以后發現沒有音樂基礎,自學還是挺難的。又或者是對其他的東西感興趣,可以多接觸一下相關的團體,通過現場溝通交流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學習能夠使你快樂,你才會學習。

書中介紹了4種增強大腦愉悅感的學習法。

1. 適當難度式學習法。

2. 堅持不懈式學習法。

3. 記錄式學習法。

4. 霸主式學習法。

適當難度式學習法,讓我想到最近做數學的崩潰。在基礎部分做的還是很輕松,可是到了提高部分,按章節來刷題,微積分的那一章節證明題特別多,做一兩個證明題不會做還能接受,連著三個以上做不出來,心態就會有點焦躁。適當難度學習法,是指當“已知內容”與“未知內容”的比例為7:3時,最有利于形成信息網絡,同時還能提高信息間的關聯性以及大腦的記憶效果。但對于數學基礎差的我來說,提高部分怎么可能是這樣的比例?所以還是要結合自身水平選擇適當難度,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效率。

堅持不懈式學習法,是最常見的,就是讓你每天學一點點,這個我還是會的。

重點是記錄式學習法。記錄式學習法就是希望自己的小成績、小成果能夠被他人肯定,這種“被肯定”會讓大腦產生愉悅,從而提高你的學習愉悅感,可能這也是我為什么決定在簡書上,寫自己的筆記,分享自己的故事。

霸主式學習法。霸主式學習法與記錄式學習法類似,都是希望得到,被肯定被關注,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樂趣。這種學習方法主張你在你的工作圈或者朋友圈能夠有一技之長,讓你的工作變得不可替代。這個學習方法對我現在來說似乎并沒有多大作用。但是讓我對未來領悟到一個道理——給自己樹立一個標簽。不管以后是工作還是創業,如果想要自己工作更加有價值,那就讓自己成為無可替代,如果自己要跳槽,老板就會想方設法留住你,因為別的人都不會那項工作,或者說是沒有你做的好。對于創業或者開發產品來說,如果想讓自己的公司發展的更好,或者說我想讓自己開發的產品更受人喜歡,那一定需要一定特色,一個屬于自己的獨有標簽。比如無人機,首先想到的是大疆;比如快遞,首先想到的是順豐。


如何有針對性的學習?

書中介紹了4種方法,其中三種很有意義。

1. 揚長補短式學習法。

2. 目標式學習法。

3. 功夫熊貓式學習法。

4. 守·破·離式學習法。

揚長補短式學習法。顧名思義就是要告訴我們要補自己的短板。越是成績差能力弱的人,越意識不到自身的問題。所以無法明確了解自己已知的知識和未知的知識,也就是說,不知道自己哪些會,也不知道自己會哪些。揚長補短是學習法重點在于如何找出自己的未知部分,從而準確把握學習方向。

目標式學習法。目標式學習法首先要充分明確目標,對你的目標,有一個清楚的定義,要達到哪種水平,哪種程度?就像你說你要吃水果,應該具體到哪一種水果?我要學英語,我要學到哪種程度?能自由的交流還是閱讀無障礙,亦或者是聽懂現場英文報告,對學習目標應該很明確,而不是模棱兩可。

守破離學習法。守破離式學習法這個方法給我的啟示還是很大的。

守破離的具體含義就是

首先要徹底模仿并充分掌握基礎知識,然后在其基礎上不斷嘗試其他方法或途徑,最后確定“自我風格”。

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那就是“守”,學習的時候,過于強調自我意識,舍棄了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做題有點想速成,想掌握那些高級的解題方法,但是考試往往多個基礎知識組成。所以應該還是腳踏實地的,打好基礎部分,然后在基礎部分上選擇做更多的題目,來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

萬丈高樓平地起,首先得從基礎學起。

如果在開始學習時,能用幾個小時掌握基礎知識,之后會節省100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同時還會提高學習效率。

前面提到了要重視基礎。如何打好技術知識?

主要介紹了6種方法,挑選4種我認為比較好的。

1. 姑且模仿式學習法。

2. “不問為什么”式學習法。

3. 基礎部分要全盤模仿。

4. 鏡像神經元式學習法。

姑且模仿式學習法,該學習方法強調“行動”。

無論是買書還是參加研討會,都會耗盡一定財力與精力,如不設法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行動,一切不過是徒勞無功,所以我們在學習之余應盡可能的去實踐。

如果你想學習寫作,看再多的書,聽再多的課,收藏各種寫作方法,那就應該多下筆,寫一寫;如果想考試得高分,一直看題目是行不通的,還是需要動手做;想學游泳,哪個沒有喝過水?想要減肥健身,誰沒出點汗?

別人的優秀,別人的成果,我們羨慕不來,與其感嘆,不如實踐。就個人經歷而言,很多時候都能暫時的實踐,但是無法堅持,還有就是對于初學而言,所模仿的內容難易程度無法確定,太難的內容易失去信心,太簡單又覺得乏味。

“不問為什么”式學習法。該學習方法是說在掌握基礎部分后,再去“提問題” ,不是說不能提問題,只是希望提問題的人是帶著思考去提問題的。大學期間我幫老師帶過好幾次學弟學妹課程設計,很多人問的問題都是非?;A,就是打開書本,能找到的現成答案。問他們有沒有看書或者相關的教程,他們說沒看;問他們有沒有百度過,他們說還沒有。對于這種學弟學妹,他們表現的很積極,事實上課余時間并沒有去思考。所有的疑問都想著讓老師和他人來解答,事實上這樣并不會讓自己有所提升。

對于自己的切身體驗,以后有幸參加各種研討會,該提問就提問,但是提問一定要經過自己的大腦思考。

基礎部分要全盤模仿。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打好,樓層才能建得越高。從小到大老師就告訴我們要重視基礎,其實我很多時候我們也想著重視基礎。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渴望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就比如某一類書名為“21天學會什么什么”,“30天學會什么什么”。我也看過好兩三本,最后呢,還是買了其它經典的書,雖然看經典書的過程起來很慢,也晦澀難懂,但是學到的東西,遠遠超乎我的想象。

鏡像神經元式學習法。你最常接觸的“鏡像”要么是鏡子,要么是你的自拍。而這種學習方法的鏡像呢?是說你平時接觸到的人和事,平時身處的環境,對你的大腦神經元,會無意識的影響著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如我的學姐工作三個月以后,以往的學生系悄然生息的變成了職場系,她一點點被改變的時候,也許她無法察覺,當我說她的變化很大時,她自己也很驚訝。

這也讓我想起去年在一家培訓機構兼職,那里面的培訓機構全是女生,有一兩個只比我大了兩歲的英語老師。但是給我的感覺,比我大了很多,不是外貌上,而是那種精氣神,那種氣質。也許畢業后兩年會發生很多變化,我一直以為我相對而言,在心理上還是身體上比較成熟,但是當與一個就業的,或者是同年齡的進入社會的人站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來我是個學生。這也是我為什么想考研的原因,因為我想認識更優秀的人,去向他們學習,與他們交流,雖然沒有進入社會那種成熟感,但是我會在另一個領域得到成熟。


自我提升的程度與輸入量無關,而與輸出量成正比。

人的大腦善于記住那些“有用的信息”,容易忘記“未用的信息”,而使用信息本身就是一種輸出,當你進行輸出活動時,會使用各種收集到的信息,于是這些信息便在你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并融入你的血液,從而對你的行為產生深遠影響。

這就是我為什么喜歡做讀書筆記的原因,其實我更喜歡手寫讀書筆記,大學期間寫了厚厚的五六本,由于考研期間時間不夠,只能在每天中午休息的時候寫一下筆記??匆槐緯?,我可能只需要1~2個小時,但是寫讀書筆記,我可能會花一周零碎的時間。一本書的價值量越大,我寫讀書筆記的時間越長。只有當我寫完讀書筆記以后,我才會覺得我真正讀完了這本書,并且能夠回憶書中的內容。

讀書不過是單純的“輸入”行為,即便花費大量時間,其學習效率也是微乎其微。在學習初期的確需要充分閱讀教科書,但到了學習后期,通過解題書寫等“輸出”方式來強化所學內容,否則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薄皩嵺`出真知”,都是強調輸出,也就是說如果我想提高自己的成績,提高自己某方面的技能,就一定要保證自己的“輸出”,“輸出”肯定沒有你接受“輸入”那么輕松,所以還是要逃離“輸入”這個舒適區,有意識的把輸入和輸出的比例設定為3:7,保證輸出時間多于輸入時間的兩倍,才能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與此同時,你的“輸入”還應該以“輸出”為前提,比如你要參加英語考試,那就需要多看一些與英語有關的。

但是看英語有關的東西,在這個輸入過程中,不可想當然的認為哪些知識有用,哪些知識無用,這樣才能有效輸入未知或遺漏的新信息,新知識。就和我們平時復習一樣,以為那個知識點不會考,結果偏偏就考那一個。

也就是說,輸入與輸出為前提的同時,還應該保證你的輸入不會自動屏蔽掉有用的信息。

切記貪多嚼不爛。

有些人記筆記喜歡恨不得把整本書都給抄下來。比積極的越多時,用來理解、思考講課內容的時間就越少。? ? 過于專注記錄,容易忽視講話內容。能在記錄時往往會忽視語言間的邏輯性。專注聽講的人,能更好的記住對方說的話。

所以說不管是聽課、聽講座、會議報告做記錄,只需要記住幾個重要的關鍵詞就好,而不是大篇幅的摘抄某一段話。對自己的考試來說,就是通過書的目錄,來回憶該章節的內容、考點,哪個點回憶不起來就說明那個點還存在問題。

交換名片式學習法。

利用交換名片的寶貴時間向老師提問。在聽講過程中思考問題,交換名片時直接請老師答疑。雖然雙方的交流時間僅有短短30秒,你卻能獲得專屬建議。比起長篇大論的自我介紹,一個一針見血的問題更容易讓老師記住自己。

有輸出才是學習。

所謂輸出就是對大腦中的信息進行處理,并再次向外界輸送的過程。具體而言,就是說、寫、做的過程。

我時常在想那些真正的學霸,看書的時間真的很少,刷題的時間也很少,考試卻能拿到一個很高的分數。并且善于給其他同學解答疑問,通過給同學解答疑問的過程中,他們完成了“說”的輸出。

“書寫”可以刺激大腦活動,提升學習效率。要不停的寫、寫、寫?!翱駥懯綄W習法”,有助于加深理解,加深記憶。

一周輸出三次,勇于考核自己。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每個人對某一件事情某個知識的遺忘程度有一定的規律。一周輸出三次,將學習的內容第1次復習安排在次日,第2次復習在第3天后,第3次復習在7天后。復習的時候可以采取“整體重現式學習法”。就是在一張白紙上,將整理筆記的全部內容都默寫下來。用默寫重現學習內容時,能寫出的部分就是以掌握的內容,而無法寫出的部分,則需進一步加深記憶。

這對自己平時考試也是有很大幫助。買一張a4紙,根據目錄寫出所有的知識點,以及相關題型,不需要寫出詳細內容,記筆記的訣竅是簡明扼要的記錄重要知識點,新知識點以及瞬間靈感。你的記錄越簡潔就越利于后期復習,也越利于自身掌握。根據這些簡明的筆記,如果能讓你回憶起相關知識,那說明,就是你已經掌握了,如果不能,那就去看相關知識點,這是查漏補缺的一個好方法,也是清楚自己已知知識與未知知識的實用方法。

當我們遇到難題時,先不要急于看答案,而是要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在對照答案。

“成長式練習”能讓我們在對照答案和請教他人之前,自己先做各種嘗試,以有效加深記憶。

想想自己很多時候做題,一眼看不出來,就看答案,看完答案就不管了。結果到考試時還是不會做。親身體驗,賊痛苦。也許在做題目時痛苦一點,考試肯定就輕松了。碰到難題立即看答案,是挺輕松的,看完答案就以為自己會了。結果考試時就覺得這個題我見過,那個題我也見過,但是我就是做不出來。

傳達是最高效的輸出。

“教學式學習法”,書中并沒有這種說法,這是我對其內容的總結。書中提到認為“教學”本身是一種學習過程。從事教學的人需要大量時間準備,并能在準備過程中充分明確原有的模糊知識點。

自己明白是一回事,讓別人明白是一回事。大學擔任學生干部期間,給學弟學妹培訓辦公軟件,在給他們培訓之前,我需要把各種常用的技能都總結起來,由于很多學弟學妹,在進大學之前都沒有接觸過辦公軟件,如何把常用的操作都交給他們,這就需要大量的準備。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讓我對辦公軟件的常用操作更加熟悉,更加熟練,所以老師才會讓我帶學弟學妹做課程設計。

所以在我看來,考研如果遇到難題或者某一章節比較復雜時,可以用教學式學習法來充分理解某一章節的知識。

設定時間限制。

有時間限制你才會充分利用時間,提高你的效率。就好比你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后一天來過,你肯定會盡可能的把你想做的都做了。

著眼于當下。

如果總想著奪冠,就不免對剩余比賽及結果過度關注,這會大大風扇比賽時的注意力,要想奪冠就必須將注意力放在當下,全力以赴打好比賽。

簡單點理解就是“別做白日夢了”,與其天天想著一夜暴富,一夜暴瘦,還不如每天一點點的努力,用心經營每一天。每天、每月、每個階段完成一個目標,你的生活每一天都會充滿希望。

對于報復遠大的人而言,在三個月內取得成功無異于天方夜譚,無論是學鋼琴,練習籃球還是學醫,或者從事某種特殊技能,都要抱定長期身處隧道的決心。

你給自己安排一個學習任務時?!暗?個月”“第3個月”是兩重難關,但是只要你堅持,三個月以后,大腦就會習慣,那么你就一定能堅持完12個月。

1-3-10法則

一年掌握基礎,三年學會本事,10年才能成為專家。這三個時間段分別對應著守-破-離層級 。

如果你對某一方面很感興趣。第1年你基本上能夠掌握基礎知識,能感覺到有很大提升。所謂功到自然成,三年是考驗一個人耐力的關鍵期。這意味著你在這三年里面要專注做好一件事情,再花10年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須躬行。

你走過的路,你接觸過的事,你看過的書,最終都能在你的影子里面發現??磿軌蛟诙虝r間內學習人家幾十年的經驗,但終究還是需要自己去實踐,你羨慕的人只是比你多堅持了很多年,現在的學習就是投資給10年后的自己,那些堅持10年的人,大多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那個時候你也能成為別人羨慕的人。

“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從本書總結出來可以有。

重視基礎;虛心請教;及時記錄;專注堅持;合理規劃;設定時限;立足當下;重在實踐;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