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不是已經身心疲憊,想躺在床上舒服的睡一覺了。
并不是無所事事才叫懶惰,懶惰無處不在。
曾國藩說過,自古才人,皆敗在一個“傲”字上;
? ? ? ? ? ?自古常人,皆敗在一個“惰”字上。
細細想來,懶惰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小到多讀一句話,多工作一分鐘,大到為了夢想的努力,其中有多少失敗和悔恨都是因為懶惰。
懶的去聽,懶的去問,懶的去想,懶的去做,那么什么是懶惰呢?
懶惰是一種心理上的倦怠情緒,包括極端的懶散狀態和輕微的猶豫不決。人們的懶惰情緒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1.沒有時間觀念,事情總是想著明天做,拖延癥狀。
2.明明沒做什么事,卻疲憊不堪,無精打采。
3.對自己無要求,日常生活及起居及無規律。
如何克服懶惰?
勤以養生,勤以致富——“人敗,離不得個‘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懶也。”“人不勤則萬事俱廢。”“千古之圣賢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個勤字。
1.要認識惰性的危害。如果一個人不了解一件事物的危害,怎么可以去自覺地拒絕呢?
2. 檢查自己的惰性有什么表現,并分析產生的原因,對癥下藥。
3. 根據實際能力,科學合理地制訂計劃并安排 時間。如果好高騖遠,或者過分苛求自己,就會往往因不能實現計劃而使自己的信心受到打擊,消磨意志,養成惰性。
4.今日事,今日畢。言必行,行必果。切莫待明朝,萬事成蹉跎。
5.把一件復雜的工作分拆成幾個部分。給自己定一個很快可以達到的小小目標,讓自己體會到目標達成的成就感。
6.鍛煉意志。一個人如果沒有與困難作斗爭的頑強精神沒有堅強的意志,就必然會為惰性找到借口。要經常檢查自己,督促自己,克服自身的惰性、動搖性,養成不畏艱險,不向困難低頭的堅韌性格。要以徹底的自覺性嚴格要求自己。只有那些真正懂得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把生活看做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一種創造的人,才能真正自覺地鞭撻自我,克服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