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孩子的才干,也許是家長最重要的功課

01

吳承恩正式寫《西游記》已經是72歲的高齡,在此之前,他一直默默無聞。而姜子牙一生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于遇到了施展才華之機。

看到這些大器晚成的例子,大家或許會感慨造化弄人,像張愛玲所提倡的“出名要趁早”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但我們想一想為什么這些人沒有能早早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是否可以假設,有可能他們之前所做的事情并非所擅長的,而終于找到能實現他們才干的事情的時候,終于大放異彩?

讓我們來用“能力三核”來解釋一下一個人職業成功的原因。

02

知識是可以快速學習,并且不斷更新迭代的。而技能,也只需在1-2年時間,便可快速習得。

金庸小說里的大俠們,基本上成功的路徑都是在各種機緣巧合里獲得了各種武俠秘籍,然后練成了絕世武功,最后成就了一代宗師。但如果這些武功秘籍可以在網上搜尋到,誰能夠取勝呢? 就是那個最早練成的那個人。一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提出的概念,即一個人只要在某一個技能投入1萬個小時,即可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在這拼媽拼爹的時代,沒有礦的家庭,都認真地投資孩子教育,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大多數都在給孩子填充知識或者是培養技能。但誰也沒有辦法預測,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你給孩子灌輸的知識或者培養的技能是否能適用于未來的職場,能在將來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馬云在《未來30年五大行業機會》的演講中提到“不管我們怎么暢想,人的想象力都有限,未來會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未來將會有很多職業會被人工智能和云計算所取代。

但是往往,一個人的才干,才決定了他職業成長的路徑。

03

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基本上是“知識+技能“的模式,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和特質,更不會去發現或者發展孩子的才干。甚至有人提出,那些我們未來智能社會所需要的創造力、獨立思考能力等才干的需求,基本上是幼兒園的教學方法所達成的。

當你的孩子不但需要在學校里面對一摞一摞的教科書和各種試卷,回家面臨各種作業,而我們的家長額外給他們報各種補習班,孩子們沒有自己自由時間,而沒有任何空間和機會發展和發現他們特殊的才干的時候,那當他們長大后面對真實的職場無助和迷茫的狀況的時候,做爸媽的自然沒有任何可以推卸的責任。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以前睡眠質量還不錯時,我很難理解朋友說失眠的痛苦。心想:睡覺多香!你有什么可睡不著的?你就是想法太多,自找罪受,矯...
    悅讀行樂閱讀 602評論 4 5
  • 七年 能記住你七年的人, 你也要記住他, 八年是又一個七年的開始。 期待…… 七年后的重逢, 里里外外都是嶄新的。
    簡飍閱讀 221評論 0 0
  • 最近很迷狼人殺這個游戲,實在感覺人生就是一場狼人殺。 你是不是真的預言家不重要,有人信你才重要,否則你...
    Tom大仙閱讀 961評論 0 0
  • 我天生一頭卷發,自小就被人們戲稱為“外國佬”,回頭看小時候的照片倒是覺得確實很可愛,其實我更羨慕有著一頭烏黑柔順的...
    少女勺子閱讀 238評論 1 0
  • 我一輩子都不會想到自己 會對多少人產生影響 雖然我非常希望有人記得 曾經有我存在過這個世界 曾經有我出現在一些人的...
    二尸閱讀 328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