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雜志《特別關(guān)注》2015年第11期的37頁有一篇文章《瑞典真人圖書館》,在文中介紹真人圖書館就是通過和活生生的人面對面的聊天,從而了解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人或事。
真人圖書館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閱讀,只是不像瑞典人搞的那么煞有介事。人,作為書中知識的載體,有著任何計算機都無法匹敵的檢索與加個系統(tǒng),可是細想一下,讀活人圖書不就是與人面對面交流嗎?如果要將與對方交流當(dāng)做讀書的話,那么,你就多問,多聽。
作為一本書來說,承載它的人都是不相同的,也就是沒有統(tǒng)一刊號,購買圖書的時候,我們看作者是誰,書的內(nèi)容簡介,在讀人的書的時候,其實也關(guān)注這些,比如巴菲勒的午餐,看到就是作者是誰的問題。
作為個人來說,我們自己也是一本書,每時每刻我們都在書寫自己,至于是否會有人來閱讀,不對,我們每時每刻都在被閱讀,有的時候是隨意的,有的時候是正式的。
既然我們是自己這本書的作者,何不在這本書上書寫自己的精彩?不被別人當(dāng)成印刷品去復(fù)制,無論在哪里,你都是爭相傳閱的那本。
風(fēng)獨味饞丫鋪 大片無筋芒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