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20天前,東叔陪著東嬸來重慶復查身體,在老家黔江的檢查結果為風濕性心臟病,為了獲得更為確切的結果,東叔陪著東嬸坐車來到重慶。
我原本給他們訂好的早上9:00的火車票,由于晚點嚴重,只能改簽汽車票,待東叔東嬸到重慶南坪汽車站時,已經是下午16:00多了,我與堂弟楊巡福已在車站等候。見到東叔東嬸時,東叔東嬸黝黑的皮膚在大都市的背景下顯得格外不知在。東嬸的神態有些安詳,而東叔眼神里顯露出男人的堅毅與從容。讓我想起兩年前,東叔那堅毅的身軀在直徑近一米,高度約50米的白楊樹上穿梭自如。還有點一絲絲的迷茫。
匯合后,急忙帶著叔嬸吃了一段便餐。飯后在住處的途中,給堂姐打了個電話。傍晚,再與堂姐,堂姐夫碰了一面,因堂姐夫有新橋醫院的熟人,計劃明天早上,一同過去。
第二天,姐夫如約而至,到醫院時,8:30.醫院門口已經開始擁擠起來?,F在還有點年輕的我,頭一次真切的感受到醫療資源的匱乏。由于姐夫有認識心血管內科的熟人。掛號的流程輕松了許多。原本我之前是見插隊有點嫉惡如仇的。然而在自己的熟人面前,尤其是待檢查的親人面前。
查彩超后,經醫生診斷,確診為風濕性心臟病?;ㄊ畮兹f做手術,然后每日堅持吃藥。或者每日堅持吃藥。不能做太累的活兒,對于一個農村家庭來說,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消息。
東嬸選擇了更保守的治療,直接吃藥。回來的途中,拎回了老大一包各種西藥。醫生還特別叮囑,每半月要去當地醫院查一下林血。
半月后,檢查得出結果,法華林量要增加。東嬸來電,說再買一些藥,讓馬上軍訓結束的堂弟帶回去。于是我就安排在上一周的周日去。事實證明,我的生活經驗是極為欠缺的。就在上周日的早上,8:00左右,剛剛跑完半程馬拉松,接到老表的來電,讓我去兒科給她小孩兒掛號。我心想,先回去沖個澡,練練英語流利說,午飯后再過去也不遲。結果,還好老表讓她的另一個朋友把這事情給做了。殊不知大醫院星期天下午只接受普通門診,不接受掛號。
我那天得的時候,到新橋醫院剛好,下午13:00,走進去,里面甚是安靜,以為是午休時間,我到心血管內科專家門前,做好排隊姿勢。一保安叫住我,說:“今天下午沒醫生坐班,你明天再來吧?!蔽毅读艘幌?,復買一份兒重復的藥,難道還非要找到原來的醫生才行嗎?我帶著困惑,走到急癥部的內科,詢問得知,確實是需要心血管的內科醫生才能開。心中感嘆,大醫院,規矩多。
只能回家,待第二天正常上班日,再過來了。由于周日的一系列無用功。我早早的就過去了。事實證明,僅僅買個藥也要花上一整個上午的時間。掛號要排隊,見醫生要排隊,拿藥也要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