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天——不忘初心,身份標識和“殺熟”

1898咖啡館成功后,中國式眾籌模式得到廣泛傳播,尤其得益于微信的傳播渠道,短短時間內(nèi)已經(jīng)引爆,甚至在海外也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力。加拿大溫哥華的1029咖啡館,就是中國式眾籌在海外傳播的成功案例。

關于楊眾籌成功的秘訣,我歸結于八個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正如楊勇老師在“眾籌之夜”上的演講,他做眾籌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不是為了追風口,而是十幾年前就有了人才投資的想法,并且在十年創(chuàng)業(yè)路上不斷堅持,在這個過程中催生了中國式眾籌,可以說是個自然而然的事情。楊眾籌也說了,冥冥之中有天意,這個天意我認為就是“自助者,天助之”。

老北大人蔡方華說,眾籌玩的是人和錢,拼的是文化。1898在眾籌之初,就給人一種強烈的身份認同感,這種身份認同來自于北大的文化紐帶。進入這個圈子的人,本身就自帶光環(huán)。那么,采用中國式眾籌的其他項目,要怎么樣找到這個“身份標識”呢?

“有一種殺熟叫我想給你最好的”講的是楊眾籌的熟人圈的良性業(yè)態(tài)。把陌生圈子里的“貪便宜”,“損人利己”轉化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既有面子,又有實惠,可以說一舉兩得。這和我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成人達己”的理念不謀而合。

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1. 我的初心是什么?如果要做一件事情,我能堅持多久?2. 我們要做的項目,在篩選股東時,考核的標準是什么?如何在一堆人中把具有這種“身份標識”的人挑出來?3. 我們?nèi)绾瓮ㄟ^服務他人來成就自己?股東權益和項目愿景如何達到高度統(tǒng)一?

也許以上問題的答案并不難,難的是如何落地?我寧愿把這些問題留在這里,希望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找到讓自己滿意并且具有可行性的答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